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白麗英:咨詢師的自我認知與敏感共情

     天天快樂者 2020-05-20
    '

    高敏感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但是要看你是否有足夠成熟的自我……如果你有足夠的成熟度和陽光度hold得住你的敏感性的話,你可能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白麗英博士

    '

    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我為什么選這樣的一個主題?其實原因就是基于最近這段時間以來,我遇到了很多問題。

    我參與了教育部的熱線,同時也參與了我們福州大學的熱線,每周的咨詢工作時長差不多20小時。我遇到很多人,這些人好像對我們這個職業和行業有時會有一些誤解。

    他們會問我,你們是不是心理垃圾桶?在被人傾訴了這么多心理垃圾之后,你們自己是怎么做的?是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詢師本身自己都是有問題的……

    所以我今天定的主題,想跟大家分享兩個部分:一個是自助,一個是助人。

    因為我們在這樣重大疫情之下,肯定得先保持自己的健康,才有可能去做一個更好的助人者,我的邏輯實際上是這樣的。

    在這個邏輯之下,我第一個主題會講自我認知,第二個主題是敏感共情。

    從這兩個主題下來,我想用什么東西能把它串起來?

    所以這里面我用了積極心理學領域里面,一個比較新的、老百姓也經常會提的一個詞,就是EQ,最早它被叫做EI。

    1990年彼得·沙洛維第一次提出的時候,它是EI(EmotionalIntelligence)。這個詞從它被提出,到后來戈爾曼博士把它改成了EQ(情商)以后,一直發展到今天。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它本身雖然廣為流傳,但是被好多人誤解。這也是我今天串起來的一個邏輯。

    誤解什么呢?大家都會問,什么叫情商高啊?

    做咨詢是不是也要情商很高的人才能做啊?老百姓怎么理解情商高呢,就是你是不是很會說話啊?你是不是很圓滑啊?好多人對這個詞其實是有誤解的。

    但其實這個詞發展到今天,如果給它一個定義的話,應該可以分成三層的。

    情商這個概念,實際上像一棟房子一樣。我們看到這房子的時候,似乎看到它亮閃閃的高層“社會層”,但是大家要想到,作為一棟房子、一棟建筑物,它更重要的首先是下面部分。

    如果底下沒建好的話,貿然就著急去建上面,勢必是一個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所以我們往下看,這一層叫“他人層”,再往下這一層叫“自我層”。

    這三層里面最重要、最基礎的,首先是地基,地基層是“自我層”。這一層里又分了四層,哪四層呢?知、情、意、行。

    01

     情商的第一層:自我層 

    這一層里又分了四層,哪四層呢?知、情、意、行。

    首先我們來看地基中的地基,最基礎的部分首先是什么呢?是自我認知。

    這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主題,我們作為一個咨詢師,我們首先需要自我認知。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做一些偏人才測評、心理測量等方面的實踐,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在幫助大家來識人、識己。

    在自我認知的理念里,首先我們要了解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有沒有哪一個咨詢師說“我什么病都能治”?那肯定不是這樣的。

    如果這樣說的話,要么是無知,要么就是騙子,對吧?但我們肯定有自己相對擅長的部分:我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我們的限制在哪里?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去鏈接資源,有的時候可能我們能幫他解決部分的問題。

    ? 這是第一步:自我認知。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夠到自我層的第二層。

    ? 第二層也很有意思,就是說我們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如何去達到一個自我的情感體驗?

    我們知道有一個最重要的詞叫悅納。我喜歡自己?還是討厭自己?我能不能高高興興地接受自己?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我們對自我的情感體驗,比如自卑、自戀、自信、自負、自怨等等,都是我們對自己的情感體驗。

    當然,這時候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們在咨詢中遇到的好多問題,是不是都跟對自我的情感體驗有關?或者說我們首先再扯回來,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情感體驗是怎樣的?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也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其實是遇見過這樣的問題的。

    我覺得就像尼采說的“那些沒有打垮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如果你自己經歷過一些痛苦,然后沒有被打垮,克服了那些痛苦,也許能幫助你在做咨詢的過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對方真實的痛苦感受。

    大家知道,這種自我意象障礙,這種自我悅納的困難,對于一個女性來說,更多的發生在什么時候?可能是青春期和更年期。

    我在青春期的時候是有過這個問題的,大概有持續了三年左右的青春期抑郁。到什么程度呢?典型的自我意象障礙。表現在什么地方呢?在自我情感體驗這部分,我當時有過一段時間完全不能自我悅納。

    現在好多女性的自我意向障礙表現在哪里?但凡是一個成年女性,即使不胖也會說我要減肥,這其實都是屬于自我意向的障礙。

    我那時的自我意象障礙倒不是在胖瘦,而是在美丑,覺得自己丑得不配活著。

    當然這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我小的時候出生差不多有將近10斤重,所以可能非常丑,從小經常被家人善意嘲笑。但是小孩她不會這么看,她可能會認為“我就是非常丑”。以致于整個青春期都會覺得無法接納自己,很痛苦,甚至也有一些自殺傾向,盡管沒有去付諸行動。

    但我現在如果回憶那個階段,比如讓我退回到我的15歲,我還是很希望自己能夠去幫幫15歲的我。

    這就是我們說的---自我的情感體驗。

    像我那種情況,當時肯定就是自卑了。

    但是我在這兒想澄清兩個概念,就是自戀和自信。

    好多人認為自信過頭就是自戀了,是這樣嗎?其實不是的。

    那它們更本質的區別在哪呢?一個自信的人,在自我認知的部分,他首先是清楚的。

    “我知道自己有什么優勢,我知道自己有什么限制,我在完全接納自己的基礎上,我能夠高高興興的接受自己,我給自己足夠的耐心,允許自己慢慢成長和完善”。這個可以說是自信的人的想法。

    而自戀的人的想法是什么呢?

    在自我認知的部分,其實就有偏差。掩耳盜鈴的屏蔽掉所有缺點,“我只有優點,我必須是完美的,我才能接受自己”。

    這在咨詢師里面也很常見。作為一個助人者,特別著急去幫助別人,“我必須是完美的,我必須保持自己永遠是昂揚的”。其實不是這樣的。

    你要允許自己有低的時候,而且要對此保持覺察,這才是特別關鍵的。

    永遠昂揚,永遠向上的那種狀態,無論是作為咨詢師,還是作為父母,我覺得都是很糟糕的。

    我看過非常多的、永遠正能量的父母親養出絕望的孩子,因為在這樣的家庭里面,你只有一種情緒能被接納,但人其實是有很多種情緒的。

    我們希望大家在自我認知清晰的前提下,達到一種自信的狀態,而不是一種自戀的狀態。

    因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自戀其實是更接近自卑的一種情緒。自卑的自我認知也是不全面的,無法完成自我悅納。

    這是我們講的第二個邏輯。

    那么再往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在情商里面很有意思的邏輯,當自我認知清楚、自我情感體驗愉快、積極,自我意志控制有效、行為得體,自我的部分就做好了,這個地基就打好了。

    當我打好這樣一個地基之后,如何把這個房子蓋上去呢?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尤其對于咨詢師來說。

    02

     情商的第二層:他人層 

    我曾經給我的一個本來對咨詢比較有興趣的學生建議過,我建議他不要去從事咨詢,他不適合做咨詢,什么原因呢?跟他人層是有關系的。

    我們的情商如果繼續往上走的話,就會需要一個特別重要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共情能力。也就是在自己比較陽光的前提下能夠善解人意。

    大家想一下,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朋友,他自己情緒是比較穩定的,狀態保持非常好,同時他又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他不會在你跟他傾訴一些痛苦的時候說“世界如此美好,你怎么不想要呢?”此時,共情能力變得非常非常重要。

    什么叫共情能力?我想先把剛才學生的例子跟大家說一下。

    大概十幾年前了,那個時候我還算一個比較年輕的老師,有時候去咨詢室值班。咨詢室會有學生助手,那個階段正好是一個男孩,大三學心理學的。

    有一天我們的來訪者過來了,他幫著接待等等。然后來訪者進來見我,我們做咨詢。求助的來訪者也是一個男孩子,是碩士二年級。

    這個男孩一走進來,我們當時就覺得眼前一亮——這個男孩實在太帥了!來訪者的顏值非常高,一米八多的個子,五官像雕塑的,有點像韓劇男主角的那種樣子。

    當時他進來了以后,在咨詢互動的過程里面,我就發現他其實是有抑郁的。

    進一步用了心理測量的一些量表(包括SCL-90等等)之后,就發現他幾乎都是滿分的抑郁、重度抑郁,而且他說有過4次自殺未遂的經歷。

    我就試圖了解原因是什么?

    從外顯的看起來,他長得很帥,又是研究生,還是閩南一個億萬富商的獨子,但是他的狀態其實是很糟糕的。

    我后來了解了一下情況,發現他是有童年家暴陰影的。他小時候,父親做生意不太順利時,回到家里會打罵他和他的媽媽。媽媽是一個全職主婦,父親離開家以后,媽媽無處宣泄情緒,這樣媽媽也會打罵他。你來想象一下這個孩子的成長背景,他的痛苦感受其實是非常真實的。

    當這個男孩離開咨詢室以后,學生助手需要幫著整理咨詢記錄等等。當時我給他講這個案例的時候,他問了一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連問了三遍,他說“白老師,他憑什么抑郁?”這個問題就是很沒有共情的一個問題。

    可以先想一下:我們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去求助的時候,希望碰到怎樣的咨詢師?我們希望遇到的一定是那些特別能夠理解我們的咨詢師,所以共情能力特別重要。

    如何去幫助他人呢?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做一個好的助人者,就會希望自己情商高、共情能力強。

    那我再來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如果共情能力強的話,需要不需要內心保持敏感?我今天這個主題專門說的就是敏感共情,這也是很多人有誤解的詞。

    我們剛剛發表了一篇文章,就是專門寫敏感性的。我有一個學生組,專門研究敏感性的,他們從2007年開始做這方面研究。

    我發現很多人首先對敏感性定義不清。在咱們的心理測量里面,比如SCL-90,本身就把這個維度定義成叫“人際敏感”,它的解釋是“與人相處中的自卑感與不自在感”。這首先就把它定義成負面的了。但事實上,比如說在16PF里面,敏感性就是作為人格中的一個特質、一個維度,是沒有褒貶和好壞之分的,是一個人的個人特質。

    我們在咨詢里面經常會遇到,有些來訪者會說“老師我很敏感,很容易受傷,所以我很脆弱。你有沒有一些什么樣心理學方法,可以讓我變得鈍一點?”這是一個。

    另外一個就是正好2007年渡邊淳一在晚年寫了一本書叫《鈍感力》,就是遲鈍的鈍。他大概意思是說:在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上,一個人想讓他自己活得不那么痛苦的話,一定要讓自己活得鈍一點。

    當我看完這本書以后,結合我們咨詢中遇到的案例,我一點都不贊同他的觀點。所以我的學生就跟著我開始做敏感性的研究。

    我們研究得出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我跟大家在這也分享一下:被很多人所詬病的敏感,實際上真的不是壞事,是大家誤解它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可以這樣來理解,你把敏感性作為自變量,情商高低作為因變量,這個橫軸就是它的調節變量。

    調節變量是什么呢?其實就是一個人自我的部分,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理解成一個情緒底色。比如說右邊是偏樂觀陽光的情緒底色,左邊是偏陰郁消極的、不成熟的自我。

    這時大家就可以看到四個象限。第1個象限是高陽光、高敏感,或者叫高成熟度、高敏感;2是高陽光、低敏感;3是低陽光、低敏感;4是低陽光、高敏感。

    在這四個里面,希望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愿意處在哪里?

    可能很多人說我要去做“2”。但事實上我們最后研究結果發現:“1”是情商最高的。

    也就是說敏感性本身不是一個壞東西,什么決定了它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其實仍然是情商中的自我。

    自我如果足夠陽光、心態足夠成熟的話,此時加上敏感性,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己陽光同時又善解人意。

    你如果能找到這樣一個人生伴侶,那是非常幸福的人生了;你如果能在難過的時候找到這樣一個咨詢師,相信也是你的幸運。當然我們也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一個咨詢師。

    我們可以來看一下“4”,“4”可能是我們最不想要的狀態,其實說白了就是林黛玉的狀態——低陽光、高敏感。

    我們會說如果林黛玉不是那么敏感的話,也許她可能就沒有那么有問題了。但其實我們來想一下,她是死于敏感性呢?還是死于她的情緒底色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呢?顯然她應該是底色就有問題的。

    因此有些人就說了,做“4”很痛苦,我不想做林黛玉,敏感很痛苦,所以讓我變鈍一點吧,讓我到“3”去。

    用渡邊淳一的話來講,做“4”好痛苦啊,讓我們一起去做“3”吧,就沒那么痛苦了。

    那“3”幸福嗎?“3”其實一點都不幸福,“3”是一個麻木遲鈍狀態。

    所以我們事實上希望的其實是“1”的方向。

    最近有一本書,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讀一讀,叫做《高敏感是一種天賦》。

    這絕對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但是要看你是否有足夠成熟的自我,能夠hold住你的敏感性,如果你hold不住可能就會比較痛苦。

    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有足夠成熟度和陽光度,能hold得住你的敏感性的話,此時你可能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你感受到的美好和幸福其實也比別人要多,包括我們說的藝術的美感等等,這也是情商最高的。

    “2”是什么呢?我們在現實生活里面發現“2”也不錯。“2”相當于傻樂,高陽光、低敏感。因為他缺乏敏感共情能力,如果作為一個咨詢師來說,“2”一定是不夠的。

    或者說我們在座的各位,如果狀態不好去求助的時候,也一定不希望找到“2”這樣的咨詢師。

    我來把這個邏輯理順一下。

    第1, 首先我們要做好自我。你如果想成為一個更好的助人者,你的前提條件就是先把自己做好。

    第2, 在自己做好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去助人?這個時候就需要你的敏感共情能力。

    情商里頭其實也是這樣一個邏輯。

    03

     情商的第三層:社會層 


    如果到他人這一層以后,加上敏感共情能力,如何再往上走到社會層?那可能就是更高的了,你的領導力、影響力等等更高的情商要求了。
    但是需要一層一層上去,不能上來就來到社會層,否則就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在我們多次講到這樣的邏輯時,我也遇到過跟情商和文化自信有關的事。

    當時是2014年,在美國,那次要回國前,我的合作教授米秋希望我再做一場分享再走。

    那個時候他就問我:“你要講什么樣的主題?”我就說我很想講一些跟中國的文化相關的東西。

    大家出過國的可能都有感觸,就是其實我們出國了以后才發現自己很愛國,沒出去的時候好像也沒想過這個問題。

    那時候我記得我在國外,每次講座我還專門穿上了旗袍什么的,特別偏中式的衣服,希望突出自己的中國特色。

    當我正好跟客座教授米秋去商量最后一場講座主題的時候,恰好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天拿到一份報紙,大概意思就是說,“你們國家的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西海岸、加利福尼亞一帶”,然后說我們道德敗壞、毀壞地球等等。

    我一看就有點哭笑不得。正好我的客座教授米秋還跟我開了句玩笑,說“你看你就要回國了,你回到你的國家以后,千萬別忘了跟你們的主席說說,以后別這么干了。”

    我是不是很哭笑不得?我也夠不著跟主席說這事。但是這個事就這么算了,我也覺得挺憋氣的。

    所以我當時跟米秋講了,我說我到了這里一段時間了,對這個國家的歷史還是有一定了解的(雖然歷史本來也不算太長)。

    我了解到幾十年前這里污染也是蠻重的,你們說中國的勞動力便宜,是不是還有另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啊?可能就是中國離你們最遠了,12個小時的時差,污染影響到你的可能性最小,在這種情況下你們選中了中國。

    你看我買一個小錢包,雖然都是made in china,在這里40美金,到了上海,還沒出關,在免稅店要1750元,出了關到非免稅店要1950元。

    我們生產出來最好的產品都是出口歐美的,然后你們再說我們道德敗壞、毀滅地球,這事是不是不太厚道?

    當然后來米秋寫了一封很長的Email過來,說他覺得我說的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一激動就回信給他,我說我想明白最后一場講座的主題了,我要講一下我們中國的哲學和文化對于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一些貢獻和啟發。

    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所學的、作為科學的心理學,基本上都是來自于西方的。當時,之前我們所有的分享也是來自于西方,這樣講心理學的。所以,在最后一場講座的時候,我就選了這樣一個主題。

    我當時唯一簡單的想法就是:我們不像美國主流媒體報道的那樣,只有壞的、污染等等不好的,我們中國還有非常多的、很美好的東西,我希望分享這些。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分享了很多,包括我們的唐詩、宋詞啊,包括我們的四書五經了,這里面有些東西跟心理學是能搭上關系的,我也講了很多。

    其中有一個,我就講到了情商的部分。

    彼得·沙洛維,現在是耶魯的校長,他作為第一個提出EI(情緒智力)的人,只要學心理學的美國人沒有不知道的。

    但是彼得·沙洛維是1990年提出的這個概念,但其實在我們中國,一模一樣的理論,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來了。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四書五經”里面,其中《大學》的前三段實際上闡述的就是情商的概念。

    它怎么說的呢?它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有終始,有先后,這首先是一個大的邏輯。

    其次,它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

    我的老家是河北邯鄲。我說“邯鄲”這個詞的時候,可能很多人的思緒都會拉到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還沒有一統天下,寫《大學》的那個時代。

    所以你要想明明德于天下,先治理好你的諸侯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完全就是這個邏輯:格物致知是認知層面的,正心誠意是端正態度的,達到修身是在行為層面做好自己。

    我們二十多歲需要開始處理人生的兩大命題,“選對行”、“嫁對郎”。

    有人說了,幸福是什么?上班的時候特別高興去上班,下班的時候特別愿意回家。

    我們二十多歲開始處理與他人的一些親密關系的時候,就是“齊家”,然后才是“治國平天下”。

    所以大學的第三段也說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所以,從這個邏輯上來看,實際上只不過我們老祖宗沒有給它起名叫EI或者EQ,我們給它起名應該叫“大學”,我還專門去查了翻譯,好像之前的翻譯都是翻譯成The Great Learning,就是“大的學問的道理”。

    所以不管它叫什么,事實上它的理論和邏輯都是一模一樣的,都是提醒我們有終始、有先后。

    你如果想成為一個能夠治國平天下的人,或者說能夠去幫助別人的人,首先要做好自己。

    你要做好自己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第一步就是自我認知。我覺得心理學里面其實有非常多這樣的方法和工具,能夠來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的。作為一個咨詢師,我想我們的自我覺察、自我認知、自我探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這可能也是為什么在國外很多體系里面,每一個咨詢師都是既有自己的督導師又有自己的分析師。

    04

     結語:渡人者必先渡己 

    所以就是這樣的一個邏輯:在自我認知的前提下,成長和完善自我,然后加上你的敏感共情能力,不要讓自己變鈍,做一個自己很陽光又很善解人意的、自己溫暖又能給他人溫暖的人,然后才能到更高的層次去。

    這也是我們說為什么“渡人者必先渡己”。

    而且我們中國的心理健康日也是定在5月25號,5月25號的諧音恰恰是“我愛我”,這里面實際上也是有這樣一個邏輯在的:你要想更好的去幫助別人的話,肯定首先要陽光自己,你自己不夠陽光,你如何去陽光別人?

    所以,對于心理咨詢師來說,首先是完成這樣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悅納的前提下,加上我們的敏感共情能力,讓我們成為一個狀態很好的人的同時,也成為一個狀態很好的助人者。
    END

    ? 主講人 ?

    白麗英 

    博士,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副主任、研究生導師,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閩江科學傳播學者,美國Delaware大學、Oklahoma大學訪問學者,SIOP國際會員,中國心理學會經濟心理學專委會委員,福建省心理學會管理心理學專委會副主任,《心理學報》等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 整理者 ?

    沈潔,副教授,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注冊系統注冊心理師

    本文另有黃鵬、卓愛群、范兆蘭三位老師共同整理而成,在此感謝三位老師的辛苦工作!

    相關推薦

    文|白麗英 整理|沈潔 黃鵬 卓愛群 范兆蘭

    美編|呂滿 審核|覃露 編輯|張華

    戳原文,獲取更多相關課程,還可以反復學習!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对白熟女受不了了| 麻豆国产传媒精品视频| 免费观看欧美猛交视频黑人|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视频站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 女人被爽到高潮视频免费国产 |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四虎影视永久无码精品|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精品久久人人做爽综合|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换着玩人妻中文字幕| 少妇无套内射中出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丝瓜影院|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 全国最大成人网站|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宾馆人妻4P互换视频| 亚洲嫩模喷白浆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