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本文系虎嗅調研Vol.6,520專供。 近期“離婚冷靜期制度”引發大量討論,為此虎嗅調研圍繞戀愛、結婚話題展開了調查研究,希望能用數據展現當下男女婚戀觀。發出邀請后,虎嗅用戶積極參與,尤其是90后及95后的用戶,在此調查中占比達到了64%,也反映出這個年齡段對婚戀問題的關注。 考慮到婚戀觀受時代、社會觀念影響較大,我們在研究分析中特別對比了不同年代的人之間的差異。此外,我們也對流行熱點如孩子是否可以隨母姓、家庭暴力、出軌等問題做了調查研究,以期全面了解用戶的真實觀點。 此次訪問對象主要是虎嗅用戶,調查時間為5月18日~5月19日,共收集到1079份有效問卷,同時為深入洞察90后及95后的態度,我們邀約6位用戶參與了電話一對一訪談(訪談時長:平均40分鐘/人),用他們的觀點來補充說明數據,文中多以原話的形式呈現,另有部分原話來自問卷調查中被訪者自發填寫的答案。 問卷被訪者背景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調查結果僅代表虎嗅用戶的態度,如要引用文中數據,請酌情參考。 另:昨日,虎扯電臺也根據該問卷調查內容在年輕編輯內部進行了一次婚戀觀大調查,90后、95后的編輯們如何看待戀愛婚姻中的種種問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開電臺隨下面的報告一起品一品。 戀愛確實增進人的幸福感 此次受訪用戶所處情感狀態分布:有四成為已婚,另分別有三成左右為單身及戀愛中。 通過觀察這三類人的生活狀態,發現:戀愛中的人最幸福,而有超過兩成的已婚用戶表示生活不幸福,此外單身人群中感到“非常幸福”的比例最低。 那婚姻到底是不是所謂的“圍城”呢? 從下表可以看到,婚姻的滿意度明顯低于戀愛關系的滿意度,只有一半的已婚人士表示對自己的婚姻滿意(非常滿意+比較滿意)。 值得注意的是,婚姻和戀愛的滿意度與生活幸福感呈強相關性,對當下婚姻/愛情滿意的人對生活的幸福感體會也更強,說明穩定親密的男女關系是幸福生活的標志。也難怪人們千百年來一直追求浪漫的愛情、忠貞的誓言。
為何婚姻與戀愛的滿意度有如此明顯的差距?或許可以從下表中的相處模式找到一些線索:戀愛中的雙方多數時候會一起商量,而這一比例在婚姻中明顯降低,這意味著什么?
可見,婚姻的經營遠比戀愛要難,婚后人們溝通減少、不為對方考慮、瑣碎事務增多等,可能是降低婚姻質量的主要因素。 與已婚人士相比,單身人士就顯得格外“沒有波瀾”,既不容易感到很幸福、也不容易感到特別不幸。 但是單身的人在此表示,“我也很期待親密關系,只是‘實力’不允許啊。” 數據顯示,單身最主要的原因是“我還沒有遇到最合適的TA”,也存在一定“忙得沒時間戀愛”的情況。其中男性更看重生活工作穩定了之后再戀愛,“成年人的感情需要金錢來支撐,沒有金錢,你連撩妹的底氣都不足。” 別看已婚人士中有諸多煩惱,你以為單身和戀愛的人就輕松了嗎?不可能。 他們大多面臨著婚姻壓力,超過七成已受到父母長輩們的催婚,95后也已加入被催婚大軍(51%表示正面臨催婚)。
面對催婚,有43%表示“不為所動、順其自然吧”,但95前(即超過25歲)的人更愿意落實行動,選擇去積極找對象。 雖然也有人表示會選擇與父母長輩溝通,但其實效果并不好,調查顯示,93%的人認為和父母一輩的婚戀觀存在差異,即使是和大10歲的人相比,仍有80%表示存在一定差異。
當下還相信有真愛嗎? 對于真愛,多數人還是抱著相信的態度,尤其是90后及95后更相信真愛。(90~95后相信占65% vs. 70后~80后相信占55%) 但總體來看,只有31%表示遇到了真愛,還有38%表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甚至不相信真愛。
那些認為真愛存在小說電影里的人,他們眼里的真愛是什么樣呢?有說可能就像電視劇《知否》里的男女主角,是能相互理解的一類人;也有說是《愛在日落黃昏前》的簡單平淡。 此外,不相信真愛的人也會不相信一見鐘情,會覺得電影里的一見鐘情很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概率很低。果真如此嗎? 我們看下大家現實中都是如何結識到戀愛對象的,絕大多數的人表示是通過“工作/學習中相識”對方,這似乎說明“日久生情”確比“一見鐘情”更容易發生在生活中。 為什么要結婚? 從已婚人士的反饋來看,婚姻這么難以維持,那人們到底是為什么要結婚? 首先看下人們為何結婚:一半選擇出于“感情因素”,23%的被訪者表示是遵從主流價值觀,11%的人認為是因為后代。 因此,情投意合是結婚的基礎——最必要的條件,對配偶的選擇上,也最注重對方的價值觀和性格,基本上還是傾心于相伴之戀。 其中,90及以后的用戶認為門當戶對的必要性更低,對工作穩定的要求更高。 但也不要小瞧了“主流價值觀”的影響,訪問調查中的95后向我們吐槽道:
那90后以及95后對婚姻都持有怎樣的態度呢? 大方向上他們與70后、80后一致,都表示認同“婚姻是一輩子的事,要謹慎”、“一個人也能很幸福”、“離婚很正常,有問題應及時止損”這三種描述,反映了人們普遍認為婚姻應謹慎選擇、以及出現問題還是要離婚的態度。 但與70/80后不一樣的是,90/95后對“離婚需要冷靜期”及“只要有合適的伴侶,可以不結婚”的認同度較低,一方面說明了他們對問題婚姻抱有更果決的態度,一方面也暗示年輕一代對婚姻向往度更高,年長的人或許已“認清了婚姻的面貌”。 生育觀 此次調查中也發現,與其他年代的人相比,95后對孩子的態度最猶豫。他們對此表示無奈,“沒有生存壓力,但有生活壓力,如果決定要孩子,就該給他高質量的生活。”也有人表示,“生孩子,我還沒想過。”
另外,男性要孩子的態度明顯比女性要強烈,這反應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對于男性來說有了孩子還是可以照常生活、工作、出差;而對女性來說,育兒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議題,要做充分的心理建設,因為擁有一個孩子對女性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工作、被占用更多的時間。
是什么在維系婚姻? 上文中兩位95后未婚男士在訪談中都提到要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維持婚姻關系。 那事實是否如此,此次調查中我們詢問了已婚人士這個問題。 可以看到,維持婚姻在主要的因素的確是孩子成長方面的考慮。 而只有23%選擇了愛情,也有出自責任感、和長久相伴的考慮。受訪者也提到,維持婚姻的因素很復雜,和戀愛不一樣,“婚姻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單獨任何一項都不足以支撐我維系現在的婚姻關系”。 相處過程中最不能容忍的是? 那是什么會使一段關系迅速破裂。 以下幾種消極、極端的情感關系中,總體上有一半的人選擇了最不能容忍“家庭暴力”和“出軌、不忠”,這也是90后及95后最不能容忍的問題,但70后最不能忍受對方太自私,00后相對不太能忍受言語上的冷暴力;此外,近七成女性對暴力0容忍;男性因為極少面對暴力問題,他們更害怕不忠和欺騙。 面對出軌這種不忠行為,大家都會有怎樣的反應? 有一半的人選擇果斷分手,其中男性相比女性更果斷(“果斷分手”男57% vs. 女生47%),表示“如果對方出軌,馬上離婚,因為會有隔閡、之后生活很難溝通了”。 也有41%的人選擇嘗試挽回,尤其是已婚人士,他們表示牽絆更多,會考慮適當挽回。 我們在訪談中也深度探討了這件事,95后的年輕一代可能接觸到過多的出軌新聞,會覺得出軌這事很正常、但發生在自己身上很難接受:
婚姻需要“婚前協議”的保證嗎? 從數據來看,已婚人士中,僅有4%簽訂了婚前協議。 但上述數據并不能表明當下男女缺少婚前協議的意識,當被問及對婚前協議的態度,近七成已婚人士認為需要簽婚前協議,單身及戀愛中的人對婚前協議的認可度更高。
也有被訪者表示,協議不僅是金錢,也要將原則性問題說明,“婚前我們達成過共識,如果任何一方出軌,我們都會考慮結束這段婚姻,因為這個是原則問題。” 對典型事件的看法 最后我們也跟用戶探討了對典型事件的看法。 對近期廣受議論的孩子是否要隨母姓一事,僅有11%的被訪者表示不能接受,但是,男性不接受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性(男性“不能接受”:31%),這或許來源于根深蒂固的觀念、及他們的大男子主義。
此外,對于代孕及開放式婚姻,大家不能接受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而對于未婚先育則存在明顯的爭議。70~80一代對此接受度更高,而90~00后一代更傾向不能接受,他們表示未婚先孕的行為很“傻”。 另外在“閃電結婚”上,90~00一代接受度也低于70~80一代,對“閃電離婚”上則沒有明顯差異。 在以上兩點,年輕一代顯示了相對更保守的態度。 基于以上分析,有以下幾點發現 戀愛確實增進人的幸福感,優質的親密關系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但經營婚姻不易,不要對婚姻有過高預期,或者婚前要有適當的心理建設。 即使在當下,女性在婚姻及戀愛關系中仍處于劣勢,如家庭暴力、事業與家庭的平衡等。 95后一代人已經面臨長輩們的催婚壓力;或因目前面對較大的工作和社會壓力,對生育的態度相對猶豫。 整體來看,90后及95后對婚姻的態度與70后、80沒有明顯差異,都認為結婚要謹慎選擇,甚至呈現出了更為保守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