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莫斯科,歷史軸線上的那些著名建筑和名人塑像作者:神力徒行--行攝80國 莫斯科,從小耳濡目染,無比憧憬。不僅有紅場,有克里姆林宮,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更有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托爾斯泰,普希金,契科夫,柴可夫斯基….個個如雷貫耳,彷佛覺得世界上,只有莫斯科,才是最文藝。
18天俄羅斯,白俄和烏克蘭的走馬觀花,徹底改變了對俄羅斯“面包會有的”的印象,甚至覺得是比想象中更優(yōu)雅的“藝術之城”。
相比我們擁有的4000年歷史,俄羅斯在世界文明史上只能算是一個嬰兒。這個由東斯拉夫人建立的世界第一大國,直到公元9世紀才以基輔為中心,建立起基輔羅斯國。這個羅斯(Rus)便是俄羅斯的雛形。
基輔羅斯作為一個整體的君主國,下屬許多大公國,像是一個聯(lián)邦。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當時還未形成一個城市。基輔羅斯接納了東正教,并從此成了俄羅斯的國教。
1236年蒙古帝國的第二次西征中,基輔羅斯的各大公國紛紛不敵蒙古大軍,最終包括首都基輔在內,全境被蒙古人攻克而滅亡。蒙古人在這里建立了四大汗國中的“金沙帳汗國”(Golden
Horde,也叫欽察汗國)。
蒙古人統(tǒng)治俄羅斯只有幾十年(不像我們被統(tǒng)治上百年),莫斯科開始成為一個城市的是1283年亞歷山德羅維奇在莫斯科建立的莫斯科大公國。算起來,莫斯科的建城歷史,只不過800多年。而最初建造克里姆林宮的伊凡一世(在位1325-1340),讓東正教的中心由基輔遷至莫斯科,才真正讓莫斯科得到快速發(fā)展。
伊凡三世(在位1462-1505)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個被稱作為大帝的沙皇。之所以在俄羅斯歷史上擁有崇高地位,是其消滅了金沙帳汗國而奠定了現(xiàn)代俄羅斯的根基。伊凡大帝在位期間的1474年,莫斯科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克里姆林宮的幾座教堂全都被損毀。現(xiàn)在看到的克里姆林宮的教堂群(第二代)也都是大地震后伊凡大帝的杰作。
由圣母領報,圣母安息,天使長,約翰鐘樓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和存放圣衣小教堂在內的6座教堂組成的教堂群,是克里姆林宮的由來和核心。15世紀是拜占庭風格建筑的鼎盛期,克里姆林宮里的教堂群,也無一不是外觀極為類似的洋蔥頭。位于教堂群正中央的圣母安息大教堂,不僅規(guī)模最大,建造最早,也是規(guī)格最高的教堂。建成后從伊凡四世開始,這里一直都是俄羅斯皇帝的加冕場所。
大鐘塔是克里姆林宮內的第二座教堂,也是最高的建筑物。1474年大地震后只重建了鐘塔部分。
與大鐘塔為鄰的天使長教堂,規(guī)模不大,安放著彼得大帝之前的歷代皇帝的靈柩(彼得大帝之后的皇帝靈柩安放在圣彼得堡的彼得堡羅大教堂中)。
克里姆林宮四周的圍墻和19座尖塔,也是建于伊凡大帝期間。
克里姆林宮內其他建筑,是在漫長歷史中逐步增建的,包括武器庫,總統(tǒng)府。這些區(qū)域都不對游客開放。
位于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宮的西南角的軍械庫,原來作為存放軍械的場所,防衛(wèi)嚴密,如今改作博物館,存放著歷代皇室的稀世珍寶。這是見到過的世界上所有皇室珍寶館中藏品最豐富,最富麗堂皇的寶庫。
除了克里姆林宮,莫斯科第二處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莫斯科西南郊,莫斯科河畔的新圣女修道院。1524年伊凡大帝的兒子瓦西里三世(在位1505-1533)為紀念與波蘭立陶宛爭奪古城斯摩棱斯克取得勝利而建造的一座女子修道院。修道院作為莫斯科防御體的一部分,據說當時是和外城墻連成一體的。
這座列入世界遺產的修道院正在進行全面維修而關閉。周邊的一座小湖和楓葉,使其擁有非常秀麗的環(huán)境。據說當年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天鵝湖就是在這個湖邊散步時得到的靈感。
伊凡四世(在位1547-1584)是俄羅斯歷史上真正將蒙古人驅逐出西伯利亞(使俄羅斯疆域大致形成現(xiàn)在范圍)的皇帝,建立起俄羅斯沙皇國,也是第一個在克里姆林宮的圣母安息大教堂內加冕的沙皇。伊凡四世在位期間,建造的最為宏偉的建筑,是聳立在紅場南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是1555年為紀念征服喀山汗國(蒙古金沙帳汗國被滅亡后其后裔在伏爾加河北部流域建立的一個小汗國)而建立的一座小教堂,取名于一位叫做瓦西里的東正教圣人。同樣的洋蔥頭拜占庭風格,教堂前設立著16世紀末抵御波蘭侵略軍的兩位勇士塑像。
伊凡四世之后的俄羅斯沙皇國,雖然首都依然在莫斯科,卻再也沒有出現(xiàn)偉大的建筑。也許這和之后出現(xiàn)的動亂,以及波蘭立陶宛的入侵(一度攻占莫斯科)有關。1612年莫斯科人民聯(lián)合起來趕走侵略軍后,將勝利歸功于喀山圣母像的庇護,在紅場的北端建造了一座小教堂,喀山教堂。但如今見到的喀山教堂卻是被無神論者斯大林下令拆除后于1993年重建之物,并非古跡。
1721年彼得大帝的出現(xiàn),俄羅斯才開始進入繁榮的帝國時代。由于首都遷至圣彼得堡,莫斯科也因此出現(xiàn)一個歷史斷檔期。紅場也是200年后的蘇聯(lián)時代才逐漸成為莫斯科的地標。
1812年拿破侖一路打來,勢如破竹,一度攻入莫斯科,但很快遭到沉重打擊而撤退。拿破侖軍隊在莫斯科除了洗劫圣瓦西里大教堂,但并未對莫斯科的建筑進行大肆破壞。站在紅場上仰望著克宮紅墻上的鐘塔,想起了孩提時代讀過的連環(huán)畫“克里姆林宮里的鐘聲”。
彼得大帝創(chuàng)建俄羅斯帝國,并將都城遷至離歐洲更近的圣彼得堡,全面推行“脫亞入歐”的國策。德意志血統(tǒng)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將俄羅斯帝國推向鼎盛。文化領域的空前繁榮,作為高雅文藝的劇場便應運而生。已經成為俄羅斯帝國工商業(yè)最大城市的莫斯科,其中最具代表的當屬最初建于1776年的莫斯科大劇院。
莫斯科大劇院(Bolshoi
Theatre)幾經焚毀而重建,現(xiàn)在見到的大劇院是1812年拿破侖攻城損毀后的重建劇場。Bolshoi在俄語中意思是“大”,意味著這是當時最大的劇場。即便是現(xiàn)在依然是除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場外規(guī)格和水平最高的劇場。門頂上的4駕青銅馬車,由阿波羅神駕馭,氣勢磅薄。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芭蕾舞劇也是在此首演(1877年)。進入19世紀,歐洲的建筑風格已經從拜占庭風格,經過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洛可可式樣,進入了新古典風格。
亞歷山大一世(在位1801-1825)在克里姆林宮紅墻西面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方形公園,后來人們在公園內設立了亞歷山大一世塑像。
建于1862年的俄羅斯國立圖書館(Russian State
Library),論建筑本身,算不上華麗,但至今依然是僅次于美國國會圖書館外的世界第二大圖書館。
圖書館正門,設立著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塑像。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1821-1881),俄羅斯帝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比較熟悉的代表作“罪與罰”。
位于紅場北端的醒目紅色尖頂建筑物,是1872年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興建的國家歷史博物館。這座新古典風格的龐大建筑物被全面漆成了紅色,也許是為了和旁邊的克里姆林宮融為一體。
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前方,是二戰(zhàn)期間領導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勝納粹德國的朱可夫元帥的塑像,葉利欽掌權時期設立。
與歷史博物館同時建造的還包括隔壁的原市政廳,為統(tǒng)一風格建筑物。
歷史博物館的二層和三層設有35個展廳,按年代順序展示著俄羅斯各個時代的畫像和文物。只有俄語介紹。珍貴的彼得大帝畫像。
連接著博物館和市政廳的伊伯利亞門據說是當時進入紅場的一座城門,前方地面鋪設著俄羅斯零公里地標。
紅場東面的“古姆”(GUM,又稱為“國家百貨商場”)是建于帝國末期的建筑物。一座玻璃屋頂的三層建筑,有三個大拱門,一千多間商店組成數條長廊。即便是當今,古姆百貨依然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百貨商店之一。
古姆百貨內有一間裝修的非常華麗的衛(wèi)生間,花約15元人民幣進入,竟然見到了迪拜七星帆船酒店衛(wèi)生間一樣的血紅色大理石。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波爾什維克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起由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lián),并將首都從圣彼得堡遷回莫斯科。如今莫斯科的整個城市建筑,大部分是列寧后期的斯大林時代所建造。
斯大林的功與過,至今眾說紛紜。設立在紅場上的列寧墓,便是斯大林不顧列寧家屬和政治局成員的強烈反對而執(zhí)意設置。
莫斯科市內原本有很多列寧塑像,現(xiàn)在除了卡佳盧廣場上還有一座,已經難尋蹤跡。革命廣場上的馬克思塑像,設立于1961年赫魯曉夫執(zhí)政時期。
50-70年代美蘇的太空競賽,讓蘇聯(lián)的太空技術與美帝平起平坐,也消耗了兩國大量的國力而不得不終止。莫斯科國立航天博物館,是一個了解那段歷史的絕佳去處。
這個1981年開放的博物館,外圍豎立著許多為蘇聯(lián)航天事業(yè)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和航天員的塑像,內部展示著大量的圖片,實物和模型,包括世界上第一臺航天器Sputnik(1957),加加林使用過的第一臺返回艙(1961)等等。
世界上首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加加林。
遇到很多參觀的小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解員的解說。
莫斯科的地鐵,是強勢蘇聯(lián)的另一個標志。莫斯科地鐵的地鐵建造時間不算早,歐洲(倫敦,巴黎,布達佩斯)和美國(波士頓,紐約)在19世紀末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期間都已經紛紛開通了地鐵。莫斯科第一條地鐵直到1935年才開通。斯大林式的“大躍進”和冷戰(zhàn)時期的防空需要,莫斯科地鐵的深度和富麗堂皇程度在世界上無人撼動。馬雅可夫斯基地鐵站臺的大理石墻面和地面,堪比宮殿。
莫斯科現(xiàn)有14條地鐵,像是一個蜘蛛網網羅整個城區(qū)和郊外。雖然現(xiàn)代化程度已遠遠落后于東京地鐵,基輔地鐵站里面的馬賽克拼花裝飾,完全就是一件件藝術品。
共青團站的古典大理石和馬賽克拼花,活鮮鮮一個巴洛克風格的凡爾賽宮。
革命廣場站里奮斗在各行各業(yè)的人民代表的雕像,則是一個歷史博物館。一窮二白的中國,開通于1969年的北京第一條地鐵也正是接受了老大哥的技術和培訓,才得以成為建國20周年的最大成就。
莫斯科還有數座品字型外形的尖塔摩天大樓,
這便是50年代為慶祝莫斯科建市800年在莫斯科建造的“七姐妹”,斯大林風格建筑的典范。位于紅場附近的藝術家公寓。
這種“斯大林風格建筑”也被我國和東歐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廣泛采用。位于基輔火車站附近的雷迪森希爾頓酒店。
一個國家的強盛,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其文化科技領域的繁榮。俄羅斯也正是在葉卡捷琳娜大帝達到帝國鼎盛時期,其文化和藝術領域達到了空前的輝煌。無數的音樂家,畫家,劇作家和作家,讓俄羅斯人民至今引以為豪。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街頭,如今隨處都還能找到這些大文豪和音樂家們的塑像,以及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園,劇場和博物館。莫斯科大劇院側面的Male劇場廣場上的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塑像。
普希金廣場上的普希金塑像。這位俄羅斯最杰出的詩人,卻死于與情敵的決斗中。
馬雅可夫斯基地鐵站附近的著名劇作家馬雅可夫斯基塑像。
大詩人葉賽寧塑像。
讓人癡迷的柴可夫斯基塑像位于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門口。其創(chuàng)作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和睡美人,至今都是芭蕾舞劇的不朽典范。
托爾斯泰塑像,設立在其故居博物館不遠的公園里。
莫斯科街頭名人塑像之多,其本身不僅反映了國家對文人科學家的重視,也是其雕刻藝術繁榮的表現(xiàn)。如果仔細去找,一定還能找出一大堆塑像。不僅是街頭雕刻,甚至連著名的新圣女公墓中,每個名人的墓碑都是一件件藝術品,一個雕刻藝術的博覽會。
新圣女公墓是一個占地巨大的國家公墓(世界三大名人公墓之一),位于新圣女修道院旁邊,只限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各行各業(yè)的杰出人物。如果花一天時間參觀這里,等于上了一年的歷史課。赫魯曉夫的黑白相間的墓碑,意味著對其功過各半的評價。
還有我們熟悉的共產國際的代表王明。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收藏著最豐富俄羅斯名畫,這間由商人特列季亞科夫創(chuàng)辦的私人收藏館,如今獻給了國家,其展出的名畫之多,讓人驚嘆。
這里以前不讓拍照,如今卻能隨意拍攝。
普希金唯一的一張肖像畫,吉普林斯基創(chuàng)作于1827年。
克拉姆斯柯依的無名女郎(1883年),俄羅斯的蒙娜麗莎。
謝羅夫的少女與桃子。
莫斯科,一座讓人陶醉的優(yōu)雅之都。莫斯科的夜景也是那么美麗。莫斯科,也一定還會再去。
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