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的地名,除了自更久遠時期流傳下來的、取自山川河流之外,往往都會按照某種美好的寓意來取,比如宋朝時喜歡以“德”命名,像歸德、信德、順德、彰德、景德……但更多的時候,官方以及民間希望的是平平安安,所以也就有了永平、廣平、太平等等,其中明清時期以 “太平”取名的為最多,算起來全國共有兩個府、一個州、四個縣以“太平”為名,共分布在6個省里,至于叫做太平的鎮、村則更數不勝數了。 這6個省為南直隸(清朝為安徽省)、廣西省、山西省、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至于具體的府州縣,其基本情況如下: 兩府:1、南直隸太平府,治所在今天安徽省當涂縣駐地姑孰鎮。清末太平府領3縣,當涂、蕪湖、繁昌縣。本府在元代為江浙行省太平路,1355年改為太平府,后屬江南行中書省,后隸南京。1912年時,廢府存縣被撤銷。 安徽的太平府及寧國府太平縣 2、廣西省太平府,治所為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左區駐地太平鎮。明洪武七年改元朝太平路為太平府,至清末領2廳:龍州、憑祥廳;4州:左州、養利、永康、寧明州;1縣:崇善縣。又領15土州:太平、安平、上下陳、萬承、茗盈、全茗、龍英、結安、佶倫、都結、鎮遠、下石西、江州、思陵、思州;2土縣:羅陽、羅白縣;1土司:上龍土司。1912年時被廢。 廣西的太平府、太平州,右上角還有個太平村 一州:廣西省太平府太平州,元朝為太平路屬州,明屬太平府,為土州,治所在今天大新縣西南雷平鎮太平街。民國初期并入周邊流縣。 四縣:1、山西省平陽府太平縣,治所在今天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民國三年(1914年)清理重名縣,因當時全國已有3個太平縣,所以改縣名為歷史上曾用過的汾城縣。1954年,襄陵縣與汾城縣合并后稱襄汾縣,汾城縣城為汾城鎮。 山西的太平縣,其北側還有個太平關 2、浙江省臺州府太平縣,治所在今天浙江省溫嶺市太平街道。民國三年(1914年)清理重名縣時,以縣內溫嶠嶺別稱“溫嶺”為名,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消溫嶺縣設立縣級溫嶺市。 浙江的太平縣 3、四川省夔州府太平縣,治所在今天四川省萬源市駐地太平鎮。明朝正德年間置太平縣,屬四川布政司夔州府達州管轄,清嘉慶年間達州升為綏定府的同時,太平縣升為直隸廳,道光元年降為縣,屬綏定府。民國三年(1914年)清理重名縣時,借“縣東北有萬頃池、鄰邑之水多源于此”之意,改名為萬源縣,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萬源縣,設立萬源市。 四川的太平縣 4、安徽省寧國府太平縣,治所在今天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東仙源鎮。此太平縣為民國時期清理重名縣后僅剩的太平縣,但在1983年也被撤銷,改設縣級黃山市,1987年11月,升為地級黃山市。 至此,國內縣級以上以“太平”為名的行政區域徹底消失于歷史之中,僅剩下周圍偶爾發現的太平鎮、太平村、太平莊等鎮村,在昭示著在我們身邊曾經有一大批寄予人們美好希望的地名存在過。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