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字體總體有篆書、隸書、楷書(含魏碑)、行書、草書等五大類,每類還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篆書分大篆、小篆,楷書和行書之間有行楷,行書和草書之間有行草等等。 就基本字體而言,楷書和行書是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中最為常用的兩大實用型字體。所以建議初學者練字從楷書和行書學起。這兩種字體中,又以楷書為基礎,通常應先學楷書,再練行書。寫好這兩種書體就可以滿足日常書寫的基本需要了。 圖: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至于其他書體,由于社會發展原因,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書法藝術書寫的范疇,可視練字者個人喜好決定是否練習。 初學者為什么要練好楷書? 蘇軾在書論中說:“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他又說:“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無是道也”,蘇軾所提到的真(正)、行、草相對應的書體是楷書、行書、草書,并把這三種字體對應比喻成站立,行走和飛跑(石安注:古時的“行”即現在的“走”的意思,古時的“走”即現在的“跑”的意思),應該說是非常形象和生動的——蘇軾此語雖然是針對毛筆書法而言,但我認為對練硬筆字也是同樣適用。 圖: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碑》(局部) 對于初學練字者,掌握字的點畫用筆和間架結構是練字最重要的基本功,這方面相對來說楷書是最合適的字體,這就象是人先要學會站立,再學會行走一樣的道理。 練習楷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用是練心,在書寫過程中把心練平和的很好方式,即幫助練字者做到“心平氣和”,甚至有人把楷書臨習或書寫視作修練“靜氣功”的方式。行書則更重于書寫流利和抒發性情。 圖: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局部) 那么在什么時候可以從練楷書轉為行書呢?總的來說,當練字者掌握了楷書的筆畫規律、結字的間架基本結構后,就可以開始練習行書。行書準確來說,是正確書寫方法下的快寫法,主要使寫字變得“筆勢連貫”——楷書慢,行書快,行楷介于兩者之間。楷書嚴謹注重結構,行書抒情注重姿態,各有千秋,各得妙處。 怎么理解“學書未必自楷始”? 在書法學界存在“學書未必自楷始”的觀點。這又怎么理解呢?在我看來,這更多是針對成人練字來說的,一般成人因為已經常年用筆,對用筆的把握和運用并不生疏(這方面尤其是畫家或者文書類工作者更為明顯),所以對于成人來說,可不一定還一點一劃從基本筆劃和楷書練起,可以直接從行書練字也未嘗不可。無論練哪種字體,最終要求都是要寫得干凈整潔規范順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藝品薈—— 藝術相關的作品、課程、人物、產品的薈萃之地 【關注藝品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