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魚種類繁多,您釣過的海魚有多少種類還記得嗎?今天為您推薦12種海魚3種釣法的詳細介紹;讓您在海釣時,遇到他們都能手到擒來的拿出破解他的秘籍,在也不用擔心,大而肥碩的海魚baby從您眼前溜走啦! 1.真鯛魚 真鯛魚身體側扁,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5~30厘米、體重300~1000克、自頭部至背鰭前隆起。體被大弱櫛鱗,頭部和胸鰭前鱗細小而緊密,腹面和背部鱗較大。頭大,口小、左右額骨愈合成一塊,上頜前端有犬牙4個,兩側有臼齒2列。前部為顆粒狀,后漸增大為臼齒;下頜前端有犬牙6個,兩側有顆粒狀臼齒2列、前鰓蓋骨后半部具鱗、全身呈現淡紅色,體側背部散布著鮮艷的藍色斑點。尾鰭后緣為墨綠色,背鰭基部有白色斑點。 真鯛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中國近海均產之,但近年產量不多。黃、渤海漁期為5~8月份和10~12月份;東海閩南近海和閩中南部沿海漁期為10~12月份,11月份是盛產期。 真鯛魚 適合海釣類型:磯釣 2.黑鯛魚 黑鯛體側扁,呈長橢圓形。頭大,前端鈍尖,第一背鰭有硬棘11-12,軟條12。兩頜 前部各有3對門狀犬齒,其后為很發達的臼齒,上頜側部4-5列,下頜側部3-4列,鋤骨部各有3對門狀犬齒,其后為很發達的臼齒,上頜側部4-5列,下頜側部3-4列,鋤骨及口蓋骨上無齒。兩眼之間與前鰓蓋骨后下部無鱗。側線上鱗6-7枚,體青灰色,側線起點處有黑斑點,體側常有黑色橫帶數條。 黑鯛魚 建議海釣方法:磯釣 3.鱸魚 鱸魚(Weever),又稱花鱸、寨花、鱸板、四肋魚等,俗稱鱸鮫。鱸魚肉質白嫩、清香,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鱸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均產之,黃海、渤海較多。為常見的經濟魚類之一,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品種。 鱸魚建議海釣方法:磯釣,路亞。 4.虎頭魚 虎頭魚,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于南海、東海和渤海,為我國自雷州半島以東沿海一帶習見魚類。虎頭魚屬暖溫性底層小型魚類,常棲息于近岸巖礁海區。常見體長約100毫米左右,體重約50克~150克,大者可達300毫米,屬卵胎生,魚身80%呈桔紅色,尤如身披晚霞,體側有多條不規則暗色橫紋,色彩相當艷麗,背鰭棘,胸鰭鰭條寬大。虎頭魚肉質鮮嫩,潔白,含脂肪少,味美,無小刺,營養豐富,故也稱“假石斑魚”。虎頭魚屬暖溫性底層魚類。棲息于近岸巖礁海區。大者可達300多毫米。卵胎生。為我國自雷州半島以東沿海一帶習見魚類。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于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 虎頭魚建議海釣方法:磯釣,沉底佳餌釣 5.石斑魚 石斑魚屬沿海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主要棲息在巖礁地帶、海底洞穴以及有空隙珊瑚礁。一般不結成大群,性兇猛,是肉食性魚類,有互相殘食現象。尤其在稚幼魚階段,個體小的常被個體大的吞食。食物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魚類和軟體動物次之。石斑魚是雌雄同體,隨著個體的成長,可發生性轉變,一般先雌后雄,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區別出雌雄。每年從3月起開始產卵,有多次產卵的特性。據研究觀察,青石斑魚攝食周期一年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春季的五月份,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秋季的八月份以后。 石斑魚建議海釣方法:磯釣,沉底佳餌釣 6.黑毛魚 黑毛魚,又稱瓜子鱲,俗名黑毛、菜毛、粗鱗黑毛,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舵魚科的其中一個種, 深度 水深1~30米。 黑毛魚建議海釣方法:磯釣,沉底佳餌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