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一生自創18個漢字,17個被廢除,還剩一個也很少人認識。 武則天造字記載碑文 在古書《集韻》一書中記載武則天新字共有18個,確實有16個字被廢除不再使用,但是這其中有個“埊”字要特別強調一下,這個字通“地”。 《集韻》中記載這個字為武則天新字,其實并不準確。因為早在武則天之前就出現過這個字,東周春秋文獻《管子·山權數》:農夫敬事力作,故天毀埊兇旱水泆,民無入於溝壑乞請者也。還有《戰國策·魏策》:魏之埊勢,故戰場也。 以上這些史冊中均有對“埊”字的記載,早于武則天時期。所以準確來說武則天自創17個字,16個被廢除。確實挺慘的。所以,“埊”字不能說是武則天自創的,而是武則天用這兩字取代了當時的通用字。接下來就不再提這個字了,希望大家能看懂。另外大家可以試著打一下“埊”字,與“地”同音,這個字迄今為止還在使用。 從武則天造字的記載碑文上可以看到其實很多字都是很夸張的存在,就連一個圓圈都能代表一個漢字,那個“圓圈”通“星”,也就是星星的意思。再看看其他的武則天新字,你會發現很多字都是由簡到繁,越創越難寫,它最大的弊端就是違背漢字發展規律,這也是它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唯一一個被保留的字,那個字就是“曌”通“照”,雖然這個字被保留下來了,但是我想很多人一眼看到這個字還是不認識。為什么這個字被保存下來了呢?其實是因為它符合漢字的標準結構,“曌”字的結構非常形象,其中“日”和“月”自然和光照分不開,有句話叫“日月當空照”正是形容這個詞的。“曌”是典型的會意字,完全符合漢字的構字規律,比較好記。故而被保留了下來,其余的16個則統統被廢除。 武則天一生其實造了三十多個字,但是長得像漢字的只有18個,其它的字一個比一個抽象,與其說是漢字,倒不如說是一幅簡筆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