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白當黑為書畫學習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不經訓練很難將其變成習慣,然卻和我們的習慣背道而馳, 所以要訓練。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這項技巧常在無意識中使用,比如建造房屋,我們需要的是墻圍繞起來的房間,墻上留洞作為窗戶,我們用的是窗戶的空。人要想不斷學習,先要使自己空空如也,就是要謙虛起來,才能學進新的東西。老子在道德經中第十一章就曾經說過“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點擊加載圖片 學繪畫需要學會留白,這個容易理解,但要說學書法要會計白當黑,理解起來就不一定那么直接了。因為書法寫的是字,字由簡單的幾筆筆畫構成,寫字的人常會被筆畫的線條所吸引,線質、留白、字形、章法,筆墨相合程度等都要求你的關注,字意也容易干擾人的注意力,如果眼光只停留在線條本身上面,那么進藝術的大門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因為從書法的最終物質形態來說,它就是有線條分割出來的空間做成的形式,這種形式留給觀賞者的視覺形象是由黑白空間語言呈現的,而人的眼睛對黑白的敏感度是不同的。眼睛對白的敏感度更高,還有個特點是同樣的黑白面積,白看起來比黑顯得多。所以如果用墨汁寫字的話,黑的線條留給我們的是寫字動作的飛舞、靈動和運筆的能力,而留白呈現給我們的是造型的美感。書法上使用的計白當黑就是利用人眼的這些特征的。 點擊加載圖片 十幾年前我在一家公司的墻上看到他們公司貼在墻上的大字書法體的宣傳標語,但看上去卻不是很舒服,過了很久我才反映過來,這是用王羲之集字做的標語。究其原因是章法上破壞了原來的勢,另外王羲之的字原來很多是手札等小字。小字的黑白空間比例放大了以后,白的部分更顯得大了,整體的字就顯得纖弱了。這就是人眼對黑白的感知度不一樣引發的視覺感知。 點擊加載圖片 所以結論是,當一個字中白的成分多時,字顯得飄逸,既更骨感一些。要想字渾厚一些,字中黑的成分需增加,寫大字榜書更需要將白的空間壓縮。但寫小字時,因為人眼對白的空間更加敏感,所以盯住留白,臨摹會更好,尤其是草書。 |
|
來自: heshingshih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