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最近公司不少團隊單子都走得慢了。 有不少候選人Hold住靜待年終獎和明年的定薪情況再跳槽,每年年底都會宣布明年薪水,按這么多年中國的職場薪酬走勢,這么多年一直是上升態勢,還是值得等一等的。 但是今年不少企業情況都很平淡。 能找獵頭招聘的還是經營狀況不錯的。獵頭職位候選人也是職場上的佼佼者。 總體今年的獵頭職位薪酬還在漲,但以前優秀的候選人動輒30%以上的漲幅很少出現了,反之,降薪錄用情況增加。 不少公司老板和HR在和我交流市場年終獎情況,總體來說,即使經營狀況不錯的企業大多也準備調低年終獎標準,降低薪酬漲幅。 而且據我了解,很多期待明年薪資上漲的職場人只怕會迎來明年裁員降薪的消息。 現在要不要跳槽,要考慮: 一,降低預期 今年很多人力資源機構都調低了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的薪酬的預期。 從領英到光輝國際,都在說今年的薪酬漲幅在下跌(雖然整體還有上漲),預期大致都在6%,這幾年趨勢都是一路下滑的。光輝國際2020年預期的實際增長2.9%(去除通貨膨脹)。 領英和與怡安翰威特發布的《2019年人才流動和薪酬報告》表明 薪酬增速放緩,基本維持 2017 年水平 與之前幾年8%的薪酬增長率相比,薪酬增速從2017年逐漸放緩。2018年全國各地維持了前一年的薪酬增長水平,由2017年的 6.3%升至6.4%。多數行業的薪酬增長區間與 2017 年持平,變化幅度輕微。 要注意,這種平均上漲,尤其只是5%以下的漲幅的,很多時候與自己無關。所以很可能少數人薪水還是漲的,大部分普通職場人是被漲了。 這種趨勢和我們公司今年操作的職位情況相符,我們公司的數據會在十二月出爐。 即使是大型不差錢的互聯網公司, 即使對明年預期樂觀的企業, 即使招聘量很大的企業, 即使相對穩定的制藥企業, ...... 對薪酬都是極保守的。 我們今年很多候選人最后都卡在薪酬談判上,今年要求候選人普遍降薪入職的公司也特別多,這包括了以前財大氣粗的頂尖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 候選人的薪資要價成了今年競爭中的一個重要標準。 甚至有些重要職位,按照往年標準,市場屬于人才緊缺的狀況,企業對于找到愿意看機會的人才,都是不惜代價,但今年,大公司寧愿找更便宜年輕,企業直接表示,寧愿招年輕便宜的來培養,用時間換。 對于想通過跳槽,新工作薪資會很快大幅上漲的,應該調整期望了。 二,提升能力 領英和與怡安翰威特發布的《2019年人才流動和薪酬報告》數據表明: 2018年人才流動規模整體下降,全年職位數量變化平緩。新入職人數和新離職人數均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 36.3% 和 35%,與過去 三年人才流動量差距進一步拉大。尤其是下半年人才市場表現低迷,金九銀十招聘旺季的新增職位數量同比2017年減少33%。 市場低迷,招聘少了,主動離職的少了,但裁員降薪被動離職的多了。 今年我遇到的候選人中求職時間超過半年的比往年都多。工作年限不等。 今年工作經驗三年內找不到滿意工作的職場新人很多,當然獵頭遇到的資深候選人更多。 被動離職的很多人都是喜歡穩定,有些在一個公司工作了十年以上的。 技能早已經被定制了,需要很長時間適應。 而市場卻對這些人并不友好。 企業在同等條件下,一定優選年輕的,薪水低的。 有的資深人才可能會說,我主動降薪行不行,如果資深人員薪水降到市場價以下,也會被認為是能力低下。 如果還很年輕,要有超越同齡人的能力,如果不再年輕,那更要有過人之處了,因為你的能力不僅要超過同齡人,還要遠超過比你更年輕,性價比更好的人。 年輕人也要有一技之長,硬能力不過關的跳槽并不會有好機會。 至于資深人士,不斷提升自己的復合能力是跑贏年齡的唯一方法。 投資自身,提升能力,在形式平淡時效果往往不明顯,看似投資大收益慢,卻是最值得做的事。 對于想通過跳槽,可以把以前的經驗復制,做以前的工作,不要那么辛苦的,應該調整期望了。 三,錯位競爭 錯位競爭在行業上。 這幾年,行業優勢凸顯,金融、互聯網、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平均薪水都遠超其他行業。 很多人才都爭相向投奔這幾個行業。 市場上流行語是選擇大于努力。 到處都是選對了行業,遠勝一輩子苦干的故事,以至于大家都忘記了,絕大多數人是普通人,其實根本沒有太多選擇能力,很多的所謂選對了,少奮斗N年的勵志故事主角只是隨大流,瞎貓碰上死耗子罷了。 今年的情況也給大家潑了冷水。 普通人如果想過更好些,少想些逆襲,彎道超車,多想些如何錯位競爭,自己有哪些優勢能夠充分利用的;少想著追熱點,而是找到自己能找到的位置,先沉下心來在一些需要能力積累的地方勤奮些,等到功夫到了,機會自然也就多了,而不是先想著抓住機會,功夫就不重要了。 錯位競爭也在時間上。 要在天晴時修屋頂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職場上很少人能做到,大部分人在職場順利時,根本不會想到環境的變化可能。
對于想通過跳槽,追風口,希望選擇代替努力的,可以調整期望了。 同時,想不吃一點虧,占著上下家所有便宜,也可以調整期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