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江淮文韻的博客 詩的音律-對《詩的格律》的解說(一) 文/江淮文韻 題解 只要你真正走進詩的世界,你就會發現,詩是一種音樂,一種十分優雅的音樂。也正是因為詩是一種音樂,所以詩中才有了音律之說。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詩的音律。 首先來說,音律不同于格律。詩的格律是用平仄寫成的,是我國歷史上無數詩人在創作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美化詩歌音律的一種方法。在經過了若干年的發展后,詩的格律已形成了許多的定格,主要包括律絕、詞與曲三大門類。這是詩的格律。詩的音律包含了詩的格律,但又不限于詩的格律,它包含詩與聲音有關的全部內容。當然了詩終究是詩,只有符合了一定要求的詩才能算是真正的詩,我們也才能真正認它為詩。所以說詩的音律是一種特殊的音律,是能夠讓詩成為真正音樂的音律。至于詩的音律到底有何特別之處,那還需到詩歌之中去看個究竟。總的來說,詩的音律也就是讓詩成為真正的音樂的方法,我們也可以說它是詩歌音樂美的規律。我寫本文的目的就是由了追尋這個詩歌中的音樂美規律。沒有嘗試也就沒有進步,我很高興能首先走出這一步。不論結果如何,我認為能走出第一步我也就成功了一半。至于另一半,那也就只能盡力為之了。 就詩本身而論,它首先是一種文學體裁,同時也是一種音樂。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詩有自己獨特的主題思想、篇章結構、修辭手法等等。這個體裁本身就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是人們永遠也學習不完,開墾不盡的神奇園地。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地揮灑我們的情思與智慧。作為一種音樂,詩也有自己悅耳動人的一面,這也正是詩最為神奇的地方,也是我們最難把握的地方。對于詩到底是不是音樂,本文將會重點說明。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我們的詩人們就不斷地研究詩的音樂美。不過,只到今天也沒能形成一個確切的定案。本文就是帶著解開詩歌音樂美規律的美好愿望上路的,我希望我的努力不僅僅只是努力。 古人研究詩歌音律的成績基本記錄在格律中。格律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不過,在經過大量的研究與比對之后,我發現,用平仄編寫成的格律并不是詩最完美最完善的音律規律。作為一種音樂,詩也和其它音樂形式一樣,在音律上有高低輕重音方面要求與限制,也有長短音方面的要求限制。而用平仄寫成的格律,只代表了詩音律中的高低音部分的要求,卻沒有提及詩長短音部分的要求。且這個要求也是不嚴格的,甚至在許多地方不一定就正確。對于格律我們也需要用批判的態度去接受它。有關于長短音的部分更是詩歌理論中的空白,它是詩歌史上最大的遺憾,這個遺憾就是本文要推動詩歌格律改革的原因與目標所在。我認為,我們今天有必要補上詩歌格律中長短音要求部分的空缺,并修正平仄格中的缺陷,讓詩歌的音律成為標準的音樂音律,讓詩成為真正的音樂。 如果說詩的音律是一種鐐銬,那么,這個鐐銬也就是音樂美的規律。它的作用就如同歌曲中的樂譜。一首歌如果沒有樂譜,那么它也就什么都不是。詩也是一樣,有了這個鐐銬的約束我們就可以稱它為詩。沒有這個鐐銬的我們也就只能稱它為文了,而不是詩。這就是詩與文的區別。要知道具體的內容,請聽下面的解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