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聽朋友很感慨的說了這樣一句話: “真羨慕那些從來不發(fā)朋友圈的人。” 大家都知道,微信早已成為了每個人必備的社交工具,發(fā)朋友圈也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tài)。 我們不僅能收獲滿足感,還能透過朋友圈了解到另一個人的許多信息,因此,越來越樂此不疲的分享著自己的動態(tài)。 但總有那么幾個人,他們從來不發(fā)朋友圈,反而過得比任何人好。 有那個與之分享一切的人 曾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句話: “微信里那些從來不發(fā)朋友圈不更新頭像的人一定都很幸福吧,因為他們找到了只想與之分享的那一個人。” 是的,對于那些從來不發(fā)朋友圈的人,他們想說話的人,就在身邊。 第一次與小段見面,是在上一家公司。 她是個性十足的樂天派,整天都笑呵呵的,看不出一絲煩惱。 不過隨著慢慢熟絡,我發(fā)現(xiàn)她幾乎不發(fā)朋友圈,也沒有很費力的維持關(guān)系,卻和身邊的所有人都關(guān)系特別好。 后來我有點好奇的問知道原因,卻被反問了一句: “你的朋友圈,有幾個真朋友?” 的確,我們的朋友圈,早就成了微商和炫耀的地方,沒有朋友了。 記得先前聽過一位大學教授說,自己從來不玩微信朋友圈,覺得刷朋友圈是一個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彼此之間點贊、評論,卻從未走進彼此心里,甚至在談話的時候,對方雖然在聽,卻總是忍不住看手機、刷著朋友圈。 這些都是'無效社交'。 反而干脆關(guān)閉了朋友圈,不僅自己不發(fā)動態(tài),也不看別人的動態(tài),倒是不會被無意義的信息所煩惱,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 是的,從來不發(fā)朋友圈,并不意味著就與朋友的聯(lián)系少了,而是采用私聊或者直接見面的方式與朋友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樂趣。 這種有選擇、有區(qū)別的分享,更能讓人感受到他們的真誠,別人也愿意和他們成為很好的朋友。他們的生活也過得更加幸福,活得更加真實。 那些從來不發(fā)朋友圈的人,是在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朋友圈里。 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該往哪走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三個問題: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生活中,很多人對自我的認知還有未來的方向都是模糊的,在日復一日的單調(diào)中庸庸碌碌,滿意自己的現(xiàn)狀。 但那些從來不發(fā)朋友圈的人不同。 比起在朋友圈精心為自己打造一個完美形象的人,他們是不會將自己的生活放在朋友圈中炫耀的。 在他們眼中,朋友圈固然是一個精彩的世界,但也明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生活過好才是真的好,所以都很少發(fā)朋友圈。 當年上學時我有個很欽佩的學長,就一直很少發(fā)朋友圈。 而他畢業(yè)后的人生軌跡,更是像開了掛一般,事業(yè)成功,愛情美滿,活成了很多都艷羨的樣子。 每當回想起來,他都會說: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被紛雜的外物所裹挾,一路走來的每一步都很順暢。” 是的,逃離了朋友圈,社交少了,牢騷少了,有更充足的沉浸在那些讓人充實和快樂的事上,自然距離成功也就越近。 用心理學上理論來解釋的話,這其實就是自我價值感高的表現(xiàn): 他們從不依靠外界力量來獲得滿足感,有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態(tài)度,也很容易在社會上取得一番成就。 總而言之,那些從來不發(fā)朋友圈的人,因為他們從不過分依賴外界評價。 恭喜那些從來不發(fā)朋友圈的人 走過半生,我們才慢慢明白, 其實更不更新朋友圈,是一件個人的事,因為朋友圈不是朋友的全部。 有些人盡管從來不在你的朋友圈,可是卻在你的身邊,有些人三五不時點贊留言,但你們的關(guān)系也就止于此了。 愛不愛發(fā)朋友圈,也是個人取舍和選擇,沒有好壞之分。 有人喜歡分享生活,也愿意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生活,有人感性多過理性,發(fā)朋友圈只是為了讓自己透透氣。 請記住,發(fā)不發(fā)朋友圈,從來沒有多重要,走進真實,世界遠比你想象的精彩。 不如關(guān)上朋友圈,把要宣泄的情緒藏起來,把想說的話用私信的方式留給在乎自己的人,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己腳踏實地的生活。 我們有家人需要陪伴,朋友需要關(guān)照,生活也需要努力,別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上。 最后,愿所有人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被尊重和認可。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