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顧客心目中,價值是什么?他購買時究竟在尋找什么?” 6)哪些創新將創造新需求、改變或淘汰舊需求、改變顧客對價值的看法,或帶給顧客更高的價值滿足感? 7)哪些顧客尚未從現有產品和服務中獲得充分滿足?「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么?」 8)「我們走對行業了嗎?還是應該改變我們的事業?」 1)「我是不是在做適合自己的工作?」 1)「你必須向哪些人報告?哪些人能指揮你和你的下屬?哪些人會評估你的工作,對你的表現有意見?你必須仰賴哪些人的支持,你和部屬的工作才能發揮成效?」 3)「我的上司在哪方面能力特別強?他向來在哪些方面表現最出色?他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才能充分發揮所長?他需要從我這里得到什么協助,才能有好表現? 4)「上司的工作習慣是有哪些?」 5)「上司比較喜歡透過什么方式獲得資訊?」 7)「上司希望你以什么方式向他報告?」 想投入于工作、把握機會,對組織做出貢獻,并非思考「組織要我貢獻什么?」應該自問: 2)「現狀需要我做什么?」 3)「我該如何運用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價值觀,來完成這些必須完成的工作?」 4)「我必須達到什么成果,才能有所不同?」 5)「我要采取什么行動?從何處著手?如何開始?目標是什么?在多長時間內完成?」 3)會議尾聲:「會議的結果,是否有利于原本預期的貢獻?」 4)后續追蹤:「采取的行動與原本的目的是否相符?」 3) 「在我(經理人)所做的事情當中,有哪些事對你(部屬)的工作成效根本毫無貢獻,純粹只是浪費你的時間?」 3)「有沒有一套井井有條的流程,可將各種點子化為實際的解決方案?」 4)「創新策略和企業戰略是否吻合?」 3)「既有定義足以解釋所觀察到的事件嗎?」針對錯誤問題找出正確答案,不但無益、甚至有害。 4)「應該解決什么問題?希望達成什么目的?最起碼應該完成什么目標?」 5)「這個決策是『正確』的,還是只因為『可被接受』?」 6)「負責執行的人是誰?他有能力做到嗎?截止時間為何?應該告知哪些利害關系人?」 7)「最初有效的決策,是否因為時間久遠而失效?」 3)「能否和緩、確實地完成最重要的事?」欲速則不達,要緊的事更需要慢慢做。 3)「如何均衡『專才』與『通才』,以培養領導人才?」 3)「為了讓他充分發揮長處,他往后應該學習哪些知識、技能?」 4)「如果我有子女的話,我會愿意讓他們在這個人手下工作嗎?」 5)「如果答案是愿意,原因為何?」 6)「如果答案是不愿意,原因為何?」 整理:齊立文、劉揚銘、任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