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又叫做楹聯,而楹聯在不同的場合叫法也不一樣,所以稱呼非常多,如果在喜結連理的婚禮上貼在大門口的稱為春聯,如果是新年之際在大門口貼的對子為春聯,挽聯指的是在喪事上貼的對聯,哀悼死者、治喪祭祀的時候所貼的,每一個對子在不同的場合都有專用詞,清朝時期最盛行對子,如乾隆皇帝最愛的事情就是寫詩和對對子。 歷史上對聯是從桃符慢慢演變而來的,《后漢書·禮儀志》記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當時的百姓將“茶神”“郁壘”分別寫在桃木做的板子上,懸掛在大門兩邊,有一年新春即將來臨,后蜀孟昶便在桃木上題字“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第一副春聯,從此以后大家都效仿孟昶在桃木上寫對聯懸掛在門上,桃木也不是人人家有,到了宋朝開始,百姓想掛對聯可是沒有桃木板,于是漸漸的將桃木換成了紙張。 下聯又是哪幾個人的名字組成的呢?有人就對了“可染悲鴻林風眠”,可染指的是李可染,他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畫家、詩人,李悲鴻的名氣比較響亮,同樣是近代知名畫家,代表作《愚公移山圖》《八駿圖》等等,大畫家林風眠的作品有《春晴》《江畔》等等。三個名字組合起來堪稱千古絕對,“鴻”和“遙”的意境都很深遠,給人一種不怕風雨不畏任何艱苦的精神,外面風雨大作干脆聽著這聲音入睡。給人將悲痛化為力量的同時將一切看的風輕云淡,和上聯結合一起堪稱千古絕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