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2017年) 監測方法 通過對2014、2016、2017年三期數據影像進行預處理(ENVI),用易康軟件對各個時像進行多尺度分割、閾值分類、對分類進行合并、去除小斑點、平滑等處理,在易康工程里的main地圖里完成兩期(2014-2016年)的植被變化監測,用創建新地圖和新層的方法在同一個工程里完成另外兩期(2014-2017年,2016-2017年)的植被變化監測,最終完成多期變化監測,得出各個時期“植被增加”、“植被減少”、“植被未發生變化”的地區。 三、使用參數 1. 波段組合方式(三期):3 2 1 1. 多尺度分割參數(三期): Scale parameter:1(最小值) Shape:0.1 Compactness:0.5 2.閾值分類(植被):NDVI=(近紅外波段-紅波)/(近紅外波段+紅波) 即: NDVI=(NIR-R)/ (NIR+R) 2014年植被:NDVI-T4≤-0.18 2016年植被:NDVI-T6≤-0.21 2017年植被:NDVI-T7≤-0.18 3.分類后小斑點去除參數(三期):Number of pixels ≤30 4.變化監測結果的小斑點去除:Number of pixels ≤100 四、操作過程簡述 打開易康軟件(eCognition Developer),導入數據影像(三期),將各期圖像波段重命名,在菜單欄重組波段,三期影像統一按321(僅供參考);可在菜單欄windows下勾選顯示窗口的工具,同時查看多個窗口(最多4個窗口)。復制地圖(三期:MAPT4、MAPT6、MAPT7);多尺度分割;在Feature View – Object features – Customized – Create new’Arithmetic下建立NDVI-T4、NDVI-T6、NDVI-T7,NVDI=(NIR-R)/ (NIR+R),注意選擇不同的時像波段,建立好之后,點擊一下主窗口,再雙擊NDVI,再右擊菜單update range ,勾選其左下方的閾值,用手動輸入或者鼠標點擊 平滑(有增長和收縮功能);當完成“平滑”處理后,類別大小會發生變化,就有可能會新增小圖斑,肉眼也許無法查找到,此時在用“去除小圖斑”進行處理;然后在執行“收縮”平滑,再用“去除小圖斑”進行處理,完成分類后的處理;完成以上操作(重復),將所有時像進行分類及分類后的處理;同步地圖到main地圖,目的是監測兩期的變化(2014-2016年變化)。 此時在main地圖里就有2014-T4層與2016-T6層的疊加,要進行變化監測操作.變化監測(2014-2016年),在main里創建一個新的層“change”,在Class Hierarchy窗口下右擊菜單新創建類別“insert class”,如圖18,圖19,圖20,分別建立“植被增加:ZB16+”、“植被未變化:ZB16=”、“植被減少:ZB16_”的3種類別,在各自類別中創建存在性的關系函數。刪除change層里的分類,保留層疊加(切割)的輪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