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小滿 ![]() 你的樣子,決定了婚姻是否幸福 很久不見的女同學們一起聊天,一說到家里的老公,這個抱怨道:哎呀,他不惹我生氣就天下太平了。 那個繼續說:“你看嘛,出去喝酒要11點才回來,回來就打游戲。又不管孩子......” 接著,大家就是列舉無數的家庭瑣事,證明了自己的老公有多懶,自己是多么辛苦。 同學們臉上一臉愁容,眉頭深鎖。讓你吃驚當初開朗的同學們怎么成了怨婦? 說者無意, 聽者有意。 抱怨完后,問其中一人道:“你老公那么懶,你干嘛還要和他一起呢? 自己不是很累嗎?” 她不好意思地說到:“哎呀,還不是看到孩子。其實他也沒有那么不好,還是會顧家,給孩子買了幾百塊的玩具,我都舍不得。對我爸媽還好。” 一邊說,同學臉上也一邊喜笑顏開,眼睛里有一點嬌羞,有一點驕傲,可是全身都充滿了滿滿的小女人幸福感。 就因為她自己夸獎了老公一句,一下就能讓自己變得那么快樂? 這是什么原因讓一個人的心情能變化的如此之快呢? 是因為她老公真的很好嗎?她的快樂都來自她幸福的婚姻嗎? ![]() “我”才是婚姻幸福的源頭 婚姻中的親密關系是生命中與我們連接最深,卻也折磨我們最多的。 若不快樂,我們就納悶,充滿了疑惑: 為何這段親密關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能量最大,也是最讓人心碎的呢? 為何我們渴望“親密關系”,卻又難以處理?造成“親密關系”沖突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世界知名知見領袖訓練師、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在暢銷書《親密關系-一無拘無束的關系》中告訴了我們答案:伴侶不是我快樂的來源,我的伴侶不是我不快樂或痛苦的起因,我才是。 ![]() 我們一定要避開的,親密關系的三個誤區 《親密關系-一無拘無束的關系》中書中告訴我們幸福的婚姻有很多種樣子:謙讓、相濡以沫、共同的興趣愛好等等。 可是在婚姻中的沖突,通常都因為有下面這幾類固執的行為: 一、習慣性地把錯誤怪罪到伴侶身上,希望對方能有讀心術,理解自己。 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們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就想自己變得特殊一點。判斷父母在不在乎我們,就看他們買的東西合不合心意,給我們意外驚喜多不多?這一切行為的根源都是因為我們的歸屬感和被重視的需求,確認父母對我們的愛。 所以,在婚姻生活中,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需求就轉移到了伴侶身上,希望找到自己在婚姻關系中的歸屬感,被重視。 這時,我們就會有期望與要求,通過明說和暗示兩種方式來表達期望和要求。但大多數都用暗示,主要原因有二:一、你希望伴侶滿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現出軟弱且需求不滿的樣子;二、你幻想你的理想情人會讀心術,能夠知道你的每個想法。 可自己心中的期待和要求,只有自己才清楚,伴侶不是我們自己,她(他)沒有讀心術,怎么會知道我們的需求和期望呢? 二、因為伴侶的行為而變得固執、偏激,并且相信伴侶必須改變,事情才會好轉。 當自己把幸福依靠他人身上,就會固執地認為,婚姻關系中發生的矛盾,是伴侶必須改變,事情才能好轉。可是,伴侶的性格特點、做事方法是在婚前就存在,或許當時還被你看成優點。 所以,不是對方的錯,不需要對方改變;不是你的錯,你也不需要改變行為,你只是把幸福依靠在他人身上了,想要擁有幸福的婚姻,要先改正自己的心態。 三、嘗試操縱伴侶,使其行為有所改變。當伴侶沒有任何改變時,感到挫折,對伴侶的愛消失。 著手將伴侶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你相信只要伴侶能變得和你的夢中情人一樣,你就能得到渴望許久的愛。你不斷地向情人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她)“真的愛我',就一定會順從。 這種心理都是建立在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基礎上,隨便什么事情都可以,只要讓別人看起來像是錯的一方就行了。 如果我能證明伴侶是錯的,那么我就是對的,覺得自己站在對的一方,就能抵消痛苦的感覺,而贏則能讓我驕傲、神氣,壓過其他不愉快的感覺。古老的格言說的:“如果神要毀滅你,會先讓你驕傲。” 這些行為的本意都是要追求婚姻生活中的親密關系,可為什么效果卻是背道而馳呢? ![]() 做到這四點,開啟親密關系幸福的大門 一、尋找親密關系中背后的真正需求 我們在婚姻生活中一定有自己的需求,想從對方身上找到能滿足自己的東西。 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小時候的經歷,原生家庭的影響有關。 所以,我們需要什么,只有我們自己才清楚。暫時自我分離,分析自己的需求,從父母身上,從自己小時候最想要的東西上 , 找到自己內心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內心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擺脫了需求的束縛,你就能感受到純粹的愛。然后,你能和伴侶分享的事情就更多了。 另外,學著接納你的伴侶(但并不是濫用忍耐力),也能讓你學習到接納本來的自我,而不再認為你需要些什么來讓自己變得完整。學會放手和接納之后,你一定會明白,你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二、傾聽對方內心的需求; 同樣,伴侶也是在婚姻關系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些能滿足他內心的缺失。這些缺失也大多數來自于小時候,原生家庭的影響。 和伴侶交談,聽伴侶傾述,了解他最想要的需求。 比如: 老公很不喜歡他媽媽的啰嗦,在前幾年的婚姻中,我就發現他很抵觸別人說,就自己一味地說。 女兒也很反感爸爸這種行為 。 后來還是女兒無意一句,說爸爸就像奶奶,嘴巴嘰嘰喳喳地說。 我們才一起討論,你 怎么變成了你不喜歡的樣子? 我也開始注意,自己也不要在他面前重復念叨,家里少一個人念叨,慢慢矛盾也少一點。 三、允許錯誤、缺點的存在;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 伴侶是我們親密的人,可她(他)首先是個正常的社交人。 所以,就算在我們婚姻關系中,雙方都會犯錯,也會存在缺點,那也有改錯的機會。 多一點理解和包容,學會在錯誤中成長。 四、內心欣賞 我們可以寫下初遇時,你在伴侶身上發現的所有優點,相處至今新發現的優點也加上去。然后,另外拿一張紙,把你現在在對方身上看到的缺點寫下。 把兩張表放在一起,第一張表上列的每一項得十分,第二張表上列的則扣十分,看看你的親密關系是正分還是負分。 許多人在做了這個練習之后會驚訝地發現,雖然他們的親密關系經歷過許多困難或危機,但另一半的優點其實還是多于缺點的。只是他們忘了當初被伴侶吸引的原因,而只注意到對方不好的地方。 ![]() 最后共勉:伴侶擔任什么角色 就如書中所言:伴侶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個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面對情感上的成熟與喚醒真實自我的時候。 這時你的伴侶將會依所需而扮演這三種角色之一: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師,在你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啟發你;一名“玩伴”,開啟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我們在婚姻關系中充當好這三個角色,也會在社會生活中受益無窮。 本文作者:熊小滿,鏡姐夢想領讀會,高效閱讀訓練營學員,高效閱讀踐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