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 03:23 分,SpaceX 公司首次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將人類送入太空軌道的私營企業;在約 19 個小時后的 22 點 30 分,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終于迎來了新的訪客——史上第一艘商業載人飛船。 一天功夫,兩次創造航天歷史,這就是馬斯克和他的 SpaceX。 圖 | 飛船對接 在關鍵的對接過程中,飛船和國際空間站恰好飛過中國的上空。歷史性的一刻在眾多國人頭頂悄然發生。 在成功對接后,NASA 局長隨即發推祝賀:歡迎回家! 此時此刻,載人龍飛船已經獲得了來自國際空間站的電力供應,兩名宇航員鮑勃·本肯 (Bob Behnken) 和道格·赫爾利 (Doug Hurley)將對飛船的對接狀況就進行檢查,預計于北京時間 6 月 1 日 00:30 分打開艙門,與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正式會和。 按照目前計劃,飛船將在空間站停留約 110 天,在那之后,兩名宇航員會乘坐龍飛船返回地球,在那之后,此次任務才能算是最終完成。但目前看,此次任務中風險較大的部分已經圓滿完成,形勢非常樂觀。 圖 | 火箭升空 歷史性對接! 目前,SpaceX 首次載人飛行終于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在 NASA 的全程直播下,載人龍飛船在北京時間晚上十點半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全程由飛船系統自動完成。 國際空間站的大小與一個標準足球場相當,在距離地球高度約 400 公里處,以每秒 7.7 公里的速度持續環繞地球飛行。 圖 | 飛船追趕國際空間站 從原理上來說,軌道更低的航天器飛行速度更快,而軌道高度更高的航天器則速度更慢。 從地球表面出發的載人龍飛船和宇航員在剛進入太空時的軌道高度比空間站更低,同時速度更快。 通過一系列調整之后,龍飛船逐漸提升軌道高度,在比空間站更高的軌道上能夠以較低的速度逐漸靠近空間站。 圖 | 載人龍飛船靠近國際空間站 從飛船的設計來看,載人龍飛船能夠在全自動的情況下,自動進行變軌操作,甚至是和空間站對接的過程也能夠由系統自動完成。 而在緊急情況下,飛船內的宇航員同樣能夠接管飛船,以手動的方式完成飛船與空間站對接的操作。 圖 | 空間站對接位置 在北京時間晚上 8:27,即發射約 17 個小時后,飛船就已經在系統的控制下逐漸靠近空間站,與空間站的距離保持在 4.5 英里左右。 這是一個分階段靠近的過程,地面的控制人員需要隨時確定飛船與空間站的位置,確保靠近的過程都按照計劃進行。 雖然飛船能夠在宇航員在睡著的狀態下自動完成對接,但作為此次任務的一部分,兩位宇航員會在距離空間站約 720 英尺的時候接管飛船,手動控制飛船靠近空間站。 此舉是為了測試飛船在系統故障的情況下,依然能保證宇航員能控制完成對接。除此之外,兩名宇航員在飛行過程中也有時間把厚重的宇航服脫下,像旅游體驗師一般在全新的飛船上吃頓飯、睡個覺,順便測試一下飛船上的洗手間。 當測試完成后,載人飛船在今后的關鍵對接階段,將自動與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 不過,不管在任何時候,地面的工作人員一旦發現異常,都可以控制飛船保持靜止甚至飛離空間站。 其實飛船的對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在確認對接完成后,兩名宇航員還要手動檢查飛船與空間站之間的密封性,保證艙內氣壓的穩定,這個過程同樣需要持續數個小時。 雖然飛船通常要以近 28 萬公里的時速飛行的過程中與空間站對接,但由于兩者相對速度較小,兩者發生碰撞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意外并非沒有出現過。 2012 年,SpaceX 的貨運龍飛船在首次空間站運輸任務中,就是在最后的對接階段,飛船的導航系統出現故障。最后是由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操作機械臂將飛船“抓”回來。 雖然國際空間站從沒發生過嚴重的碰撞事故,但更早以前,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曾在 1997 年的一次飛船靠近時發生嚴重碰撞,貨運飛船將空間站直接撞出一個大洞,導致空氣泄漏、電源被切斷。后來經過緊急維修,宇航員才得以在上面繼續工作。 好在,這些歷史上的失敗教訓,今天并未重演。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過程堪稱完美。 來自太空的直播 在載人航天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次任務會對飛船里的宇航員進行長時間的直播。 善于吸引眼球 NASA 和 SpaceX 都不會放過這次大好時機。于是,在火箭發射以及入軌的過程中,NASA 的直播信號多次將畫面給到了飛船內部,記錄下宇航員從地面到太空的全過程。 在飛行數小時之后,兩名宇航員脫下了發射時穿的宇航服,拿起麥克風和攝像頭,在大西洋上方的太空中進行了一場視頻直播秀。 “廢話不多說,歡迎大家來到奮進號飛船!“宇航員赫爾利在視頻開始時表示。 圖 | 直播畫面 直播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飛船起一個正式的名字。 在美國載人航天的歷史上,一個傳統被一直保留下來,第一次發射任務中的宇航員會在飛船入軌之后,才正式公布飛船的名字。 對于這個史上第一艘商業載人飛船,兩名宇航員將其命名為奮進號(Endeavour),與美國最后一艘航天飛機同名。 圖 | 奮進號航天飛機 赫爾利表示,選擇這個命名,是為了突出 SpaceX 和 NASA 在航天飛機退役之后,在載人航天領域作出的巨大努力。 與此同時,兩名宇航員也與奮進號有著不小的緣分。在航天飛機時代,赫爾利和本肯都是在奮進號航天飛機上完成了自己作為宇航員的太空首秀。兩人攜手進行首次商業載人發射,將飛船命名為奮進號,對他們來說同樣意義重大。 直播過程當中,那只小恐龍玩偶同樣搶鏡。用宇航員本肯的話說,這只小恐龍像是一個太空的偷渡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