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和蕭何、張良并稱為漢初三杰。而韓信作為一名將領(lǐng)對劉邦的西漢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lǐng)。不過韓信的下場卻不好,呂后和劉邦聯(lián)合殺害了他,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就是他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 打開APP,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公元前203年,韓信領(lǐng)兵將三齊之地收復,劉邦和項羽在滎陽對陣并失敗。于是韓信借助自己的優(yōu)勢要求劉邦把他封為齊王,這件事也就是劉邦和韓信關(guān)系開始惡化的導火索,劉邦從此開始對韓信有了殺害之心。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韓信雖然收復了三齊之地,可是畢竟是劉邦的軍隊呀,他這樣做就相當于借助了老板的勢力為自己壯大,之后要求和老板分家一個性質(zhì),換做是誰都不會愿意的。 第二,所有的人都不希望被人威脅,更不用說劉邦是一個皇帝了,韓信這樣利用勝利的姿態(tài)來和劉邦做交易本身就是感覺很對立,劉邦怎么可能接受呢? 第三任何一個君王建立自己的國家以后都會想要穩(wěn)固江山,排除異己,避免自己的政權(quán)再次受到威脅,功臣對帝王永遠都會有威脅,所以張良和蕭何可以安穩(wěn)終老,而韓信卻不行。 劉邦可以算是比較寬容的君王了,他一般不會為了私人的恩怨去殘害忠臣。要是韓信能夠接受劉邦的封侯命令,他就可以安穩(wěn)度日,就連他的族人也會成為有名的家族。可是韓信卻走錯了一步,讓劉邦感到了威脅。 韓信的一生算是輝煌了,錯就錯在他不該用陳舊的觀念來威脅劉邦,讓劉邦對自己起了殺心,甚至對他往日的功勞都絕口不提。 公元前196年,漢代著名軍事家韓信被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誘殺于長安長樂宮。韓信是赫赫有名的“漢初三杰”之一,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緣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許多人把他的悲劇歸結(jié)為帝王的歹毒無情,極盡“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能事。然而,細探這段史實,我們發(fā)現(xiàn),韓信之死并非那么無辜,他的下場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 從韓信求封假齊王說起。 公元前203年,在劉邦項羽爭霸的關(guān)鍵之年,韓信取得收復三齊之地之大勝。其后,韓信派人送了一封信給劉邦,說:齊國這個地方很混亂,這里的百姓反復無常。因此,我想請大王您封我韓信做一個假(代理的意思)齊王,把這個地方鎮(zhèn)住。此時的劉邦已經(jīng)被項羽的軍隊團團圍困在滎澤,正焦急地等著韓信派兵前來救援,救援的信使派出一個又一個。盼來的不是援軍,而是韓信的信!劉邦看信后不由怒發(fā)沖冠,拍桌大罵:“老子被項羽困住,日夜望你來支援,你非但不救,還想自立為王。”好在被機敏的張良和陳平雙雙踩了一腳,劉邦才醒悟過來,當當即改口罵:“大丈夫定諸侯,就應當做真王,當什么假的?沒出息!馬上鑄印,立韓信為齊王。”劉邦不日還派張良親自將齊王之印送與韓信,讓他做了真正的齊王。韓信這才帶兵和其他諸侯一起趕來,與項羽會戰(zhàn)于垓下,終于一舉擊敗項羽,迫其自刎于烏江岸邊。 韓信求封齊王錯在哪 韓信之錯錯在伸手要官?其實,韓信的要求并不過分。想當年劉邦帶著五十六萬人馬,在彭城郊外被項羽三萬精兵殺得落花流水,死亡二十多萬。劉邦僥幸 脫。他在床上躺了好幾天,總算恢復了精神,召集手下問:“這次被項羽打慘了,老子一定找回場子,你們有什么良策?” 手下面面相覷。這時劉邦大概想起了懷王之約:“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他說:“我他媽也不想要他的土地,就想干掉他解氣。這樣吧,誰能幫我把這事辦成,關(guān)東土地全部作為封賞。” 張良立刻推薦了王英布、彭越兩人,說這兩人都不是凡庸,如果劉邦肯把關(guān)東作為封賞,一定可以將其拉攏。劉邦大喜,立刻派人去找英布和彭越。但張良同時還推薦了另一個人——韓信。而韓信比英布和彭越厲害太多,沒等找到英布彭越,便獨自率兵攻占了魏、趙、齊,對項羽造成了夾擊之勢。得勝之后,劉邦光顧高興,卻不提履諾。你說這讓韓信能高興嗎?韓信的功勞大了去,絕不止這一星半點。如果論功行賞,韓信要什么官都不過分,劉邦都得給。這點,劉邦心中有數(shù)。所以錯不在此。 韓信之錯到底錯在哪?那就是趁人之危!劉邦身處危險之中,不但沒有等來韓信的救援,反而等來了韓信的封王請求,這讓劉邦內(nèi)心很是不爽。這是明目張膽地趁人之危!世界上沒有人希望被人威脅,更不用說劉邦是一個皇帝了!可以說,從這一刻起,劉邦對韓信起了殺心! 但劉邦是一個胸有城俯的人,他明白危難之際,用人之時,如果不答應韓信,一旦韓信或與項羽聯(lián)手或自立門戶,漢軍的前途將不堪設(shè)想。劉邦只有一條路可走:從長計議,暫時妥肋。 因為手握重兵,有了實力和戰(zhàn)功,韓信就開始發(fā)飄了:趁人之危,要挾領(lǐng)導,名利雙收之后才肯干活。試想,有哪位領(lǐng)導喜歡這樣的下屬?又有哪位領(lǐng)導對這樣的下屬熟視無睹、無動于衷呢?難怪司馬遷評論說:如果韓信以如此行為對待劉邦,就不該指望對方善待他了。 公元前196年,漢代著名軍事家韓信被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誘殺于長安長樂宮。韓信是赫赫有名的“漢初三杰”之一,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緣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許多人把他的悲劇歸結(jié)為帝王的歹毒無情,極盡“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能事。然而,細探這段史實,我們發(fā)現(xiàn),韓信之死并非那么無辜,他的下場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 從韓信求封假齊王說起。 公元前203年,在劉邦項羽爭霸的關(guān)鍵之年,韓信取得收復三齊之地之大勝。其后,韓信派人送了一封信給劉邦,說:齊國這個地方很混亂,這里的百姓反復無常。因此,我想請大王您封我韓信做一個假(代理的意思)齊王,把這個地方鎮(zhèn)住。此時的劉邦已經(jīng)被項羽的軍隊團團圍困在滎澤,正焦急地等著韓信派兵前來救援,救援的信使派出一個又一個。盼來的不是援軍,而是韓信的信!劉邦看信后不由怒發(fā)沖冠,拍桌大罵:“老子被項羽困住,日夜望你來支援,你非但不救,還想自立為王。”好在被機敏的張良和陳平雙雙踩了一腳,劉邦才醒悟過來,當當即改口罵:“大丈夫定諸侯,就應當做真王,當什么假的?沒出息!馬上鑄印,立韓信為齊王。”劉邦不日還派張良親自將齊王之印送與韓信,讓他做了真正的齊王。韓信這才帶兵和其他諸侯一起趕來,與項羽會戰(zhàn)于垓下,終于一舉擊敗項羽,迫其自刎于烏江岸邊。 韓信求封齊王錯在哪 韓信之錯錯在伸手要官?其實,韓信的要求并不過分。想當年劉邦帶著五十六萬人馬,在彭城郊外被項羽三萬精兵殺得落花流水,死亡二十多萬。劉邦僥幸 脫。他在床上躺了好幾天,總算恢復了精神,召集手下問:“這次被項羽打慘了,老子一定找回場子,你們有什么良策?” 手下面面相覷。這時劉邦大概想起了懷王之約:“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他說:“我他媽也不想要他的土地,就想干掉他解氣。這樣吧,誰能幫我把這事辦成,關(guān)東土地全部作為封賞。” 張良立刻推薦了王英布、彭越兩人,說這兩人都不是凡庸,如果劉邦肯把關(guān)東作為封賞,一定可以將其拉攏。劉邦大喜,立刻派人去找英布和彭越。但張良同時還推薦了另一個人——韓信。而韓信比英布和彭越厲害太多,沒等找到英布彭越,便獨自率兵攻占了魏、趙、齊,對項羽造成了夾擊之勢。得勝之后,劉邦光顧高興,卻不提履諾。你說這讓韓信能高興嗎?韓信的功勞大了去,絕不止這一星半點。如果論功行賞,韓信要什么官都不過分,劉邦都得給。這點,劉邦心中有數(shù)。所以錯不在此。 韓信之錯到底錯在哪?那就是四個字:趁人之危!劉邦身處危險之中,不但沒有等來韓信的救援,反而等來了韓信的封王請求,這讓劉邦內(nèi)心很是不爽。這是明目張膽地趁人之危!世界上沒有人希望被人威脅,更不用說劉邦是一個皇帝了!可以說,從這一刻起,劉邦對韓信起了殺心! 但劉邦是一個胸有城俯的人,他明白危難之際,用人之時,如果不答應韓信,一旦韓信或與項羽聯(lián)手或自立門戶,漢軍的前途將不堪設(shè)想。劉邦只有一條路可走:從長計議,暫時妥肋。 因為手握重兵,有了實力和戰(zhàn)功,韓信就開始發(fā)飄了:趁人之危,要挾領(lǐng)導,名利雙收之后才肯干活。試想,有哪位領(lǐng)導喜歡這樣的下屬?又有哪位領(lǐng)導對這樣的下屬熟視無睹、無動于衷呢?難怪司馬遷評論說:如果韓信以如此行為對待劉邦,就不該指望對方善待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