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志》發表。調查顯示,我國大陸地區糖尿病總體患病率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35.2%,不同地區差異明顯。而我國成人糖尿病知曉率為43.3%,即約一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罹患糖尿病。(整理/曹虹) 1現象 近一半成人血糖異常 研究發現,中國成人總糖尿病、自報糖尿病和新診斷糖尿病的患病率(美國糖尿病學會標準)分別為12.8%、6%和6.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35.2%。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加一起,即我國近一半成人血糖異常。 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衛平認為,之所以有這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主要是因為糖尿病病程長、隱匿性強、早期沒任何癥狀。糖尿病患者除了典型的多飲、多尿、多食及體重減少癥狀外,還會有一些不典型癥狀。這些癥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多見,易讓老人與其他身體問題混淆,如突然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突然消瘦、眼底出血、婦女外陰瘙癢等。還有的早期糖尿病表現為食后低血糖,這是餐后延緩的高胰島素血癥所致。 滕衛平表示,如果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空腹血糖≥7毫摩爾/升或口服葡萄糖糖耐量2小時≥11.1毫摩爾/升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如果沒有典型癥狀,改日再次復查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達到上述標準也可以被確定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隱性期即“糖尿病前期”更容易被忽視。糖尿病前期分為兩個類型,即空腹糖耐量損傷和餐后糖耐量損傷。前者可以通過空腹血糖診斷(6.1—7毫摩爾/升),后者則需要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診斷(7.8—11.1毫摩爾/升)。糖尿病前期是控制糖尿病的最佳階段,其主要手段是生活方式干預,堅持運動、健康飲食、控制體重。 2分布 北方地區患病率更高 調查顯示,不同地域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別較大,包括確診和糖尿病前期在內,北方整體患病率最高,其次為西南、東北、南部、中部、東部和西北地區。此外,本項研究調查了漢族、維吾爾族、壯族、藏族和回族五個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其中,患病率最高的為漢族(12.8%),最低的為回族(6.3%)。滕衛平指出,各地區、各民族患病率的差距主要是因為遺傳因素以及地理自然特點。 性別方面,男性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都更高,城鄉居民之間的患病率沒顯著差別。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40歲后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急劇上升,40歲后人群中超40%處于糖尿病前期。此外,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低、超重和肥胖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也整體高于平均水平。 研究團隊指出,與全球趨勢相似,中國糖尿病患病率不斷攀升,沒有任何平穩或出現拐點的現象。相應的是,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日益增加,而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3治療 掌握正確的服藥時間 在中國,糖尿病以2型為主,目前治療離不開注射胰島素和服用降糖藥。重慶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譚明紅表示,降糖藥的療效除了與藥物自身作用和劑量相關,與服藥時間也有很大關聯。 二甲雙胍可依據患者的胃腸道反應調整 二甲雙胍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平時腸胃功能不好的患者最好在飯后或飯中服,胃腸道功能好的則可選擇在餐前服藥。 磺脲類可依據血糖峰值而調整 目前用得較多的是長效制劑,可監測血糖峰值的出現時間來服藥,最好讓血糖峰值和藥物濃度最大的時候重疊。磺脲類藥物建議早上吃,但對于有“黎明現象(清晨血糖高)”的患者可以調整在晚餐前或睡前服。 格列奈類餐前服用 格列奈類藥物需在餐前服以降低餐后血糖。如果服藥過早或太晚,意義便沒那么大了。 α-糖苷酶抑制劑在進食碳水化合物前服用 使用α-糖苷酶抑制劑,切記要在進食第一口碳水化合物之前整片吞服,或與前幾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其他口服降糖藥,如胰島素增敏劑、DP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等,服藥時間并無什么特別要求。但維格列汀這個短效制劑只能維持12個小時,每日應早晚各給藥一次。 胰島素5種類型給藥時間有所差異 胰島素分為速效、短效、中效、長效、預混類型。速效胰島素建議飯前注射;短效胰島素飯前15到30分鐘注射;中效、長效胰島素根據血糖峰值情況選擇注射時間;預混胰島素由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按比例混合制成,建議在餐前30分鐘注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