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那么多篇文章都沒講過美國,這篇文章就講一講美國的軍艦,換換口味哈! 大家都知道美國在二戰的時候是名副其實的戰爭機器,軍艦建造更不用說了,比如“基林”級驅逐艦、“弗萊徹”級驅逐艦以及“艾倫·薩姆納”級等建造量均過百艘,很大一部分都是戰后才完成的,但是到了上世紀60年代,海軍發展方針一味的追求建造航母以及核潛艇,美國海軍大部分驅逐艦都到達了使用壽命后期,即使是改裝部分情況較好的驅逐艦也并不能補住漏洞,且前蘇聯海軍裝備了大量的能夠攜帶巡航導彈的潛艇,反潛作戰被重視起來,為了能繼續保持對蘇聯海軍的優勢,建造新一代驅逐艦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天的主角“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誕生了。 ![]() 蘇聯629型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首艦被命名為“斯普魯恩斯”號(963),以紀念二戰著名海軍將領“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首艦于1975年9月服役,2005年退役,共建造31艘。 ![]() 美國海軍斯普魯恩斯上將 ![]() 首艦“斯普魯恩斯”號(963)艦首是后期升級安裝的垂直發射系統 在建造之初就想到了運用模塊化設計理念,建造一種好的平臺,根據需要可改裝成反潛型、防空型與通用型,需要它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只需要給它什么樣的裝備即可,不再需要專艦專用,這一理念即使到現在也是被各國常用。但有優點就有缺點,模塊化區域頻繁更換會對艦體造成損害等。 ![]() “休伊特”號(966) 以下數據均為首艦數據 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長171米,寬16米,滿載排水量7700噸,滿載吃水5.79米,滿編人員240人,最高航速33節。 ![]() “金凱德”號(965) 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艦首與艦尾各裝備了一門MK-45型127毫米艦炮,該型艦炮最快射速20發/分,最遠射程23km(對海),最高射程15km(對空)。 ![]() 艦首主炮 ![]() 艦尾主炮 艦首主炮后方與艦橋上層建筑前方之間安裝了一座8聯裝的ASROC反潛導彈發射裝置,最遠射程10km。 ![]() ASROC反潛導彈發射裝置 電子設備方面由于那個年代通用性并不高,導致艦上安裝了非常多的電子設備,包括:3部SPS-40B/C型對空警戒雷達;1部SPS-55型對海警戒雷達;1部SPS-64V9型導航雷達;SPQ-9A型火控雷達(對海);1部SPG-60型火控雷達(對空);1部MK95型火控雷達(引導海麻雀導彈);以及1部URN25戰術導航雷達;聲納裝備有SQS-53B型聲吶與SQR-19型拖拽陣列聲吶。(火控、電子戰就不介紹了) ![]() 從上往下:黃色圈為SPQ-9A型火控雷達;紅色圈為SPS-40B型對空警戒雷達;藍色圈為SPG-60型火控雷達;綠色圈為SPS-64V9型導航雷達 ![]() 紅色箭頭處是SPS-55型對海警戒雷達(沒有專屬鏡頭屬實對不起) 兩桅桿之間裝備了兩座4聯裝的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共備彈8枚,最大射程130km ![]() 魚叉反艦導彈 在艦橋上層建筑右邊與機庫上方各裝備了一座MK-15型“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最遠射程1.5km,最快射速3000發/分鐘。 ![]() “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 艦尾裝備了一座8聯裝的MK29型“海麻雀”防空導彈,導彈最快速度2.5馬赫,最遠射程14km。 ![]() “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可以搭載兩架SH-60B“海鷹”直升機或者2架SH-2G“海妖”直升機。主要任務是執行反潛作戰。 ![]() SH-60B“海鷹”直升機 ![]() SH-2G“海妖”直升機 其它裝備有:兩座MK32型三聯裝魚雷發射管;4座MK36干擾火箭發射器。 動力系統采用COGAG全燃聯合動力裝置,裝備4臺LM2500型燃氣輪機,雙軸雙舵推動,最大功率86000馬力最高時速33節。 ![]() LM2500型燃氣輪機 到了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改裝,共有24艘改裝了垂直發射系統。 ![]() 改裝了垂直發射系統后的“迪約”號(989) “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成功設計為后續美國海軍新型艦艇打下了良好的艦體設計基礎,正因為有了這么成功的設計才有了后來的美國首艘宙斯盾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后期設計的“基德”級驅逐艦也是使用了此型艦艇的優秀艦體設計,說其是革命性的設計的不為過! ![]() 美國首型宙斯盾艦“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本文由零度Military獨家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
來自: 零度Militar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