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人體接觸細菌最多的部位,污染的雙手在未進行清洗時,很容易造成細菌的傳播,尤其是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說,并不是人人都知道通過“七步”洗手法來正確的洗手。所以,盡管我們每天都清洗很多遍自己的雙手,但效果究竟如何,能不能通過日常洗手將細菌徹底清潔到位?今天,通過一個實驗小視頻向大家展示,我們的雙手到底洗干凈了嗎? 近幾年來感控plus也推送過很多關于“洗手”的文章,對于醫療機構來說,在控制院感措施中,洗手是最簡單、方便、經濟且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眾所周知,WHO推薦洗手揉搓時間40s~60s,每一步推薦洗10~15秒。那么,正確的洗手方法與每一步推薦清洗時間哪個更重要。 臺灣國立大學針對388名醫護人員使用熒光探測方法來檢測手衛生情況,得出結論:進行手衛生時間的長短與手上殘留熒光點(未被洗到的地方)多少沒有統計學意義,即洗手時間長不一定能夠達到手衛生的效果。 文章中指出醫護人員一般可能想通過增加洗手時間來試圖降低手上殘留點(即清洗干凈),但本次研究中在參加實驗的人員進行完手衛生后使用熒光探測檢測仍然發現了880個熒光點,說明參與實驗的人員的手并沒有完全清洗干凈。 因此,建議正確的洗手技巧比增加洗手時間來保證手衛生效果更重要。 內外夾弓大立腕 實驗參與者手衛生后熒光點殘留情況 熒光殘留點在手部的分布比例 文章來源: Sung-ChingPan,Evelyn Chen,et al.Assessing the thoroughness of hand hygiene:”Seeing isbelieving”.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Volume 42, Issue 7, July2014, Pages 799–8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