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育兒 本欄目由壹父母和簡耕教育聯合出品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從5歲就開始學圍棋,學得很不錯,孩子也很有悟性。 但朋友最近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孩子在下圍棋的時候勝負心太強,贏的時候不可一世,輸了就會非常生氣,而且這種負面情緒還會持續影響他很久。 這個朋友很是擔心,問我究竟該怎么辦? 有類似困惑的不止這位朋友一個人,包括我自己也曾遇到過孩子事事都想贏,什么都要爭第一的情況。 當時,我的心里也是有擔心的。 我覺得自己擔心的不僅僅是孩子一時的勝負心,更是孩子將來在面對真正的競爭時,會不會心理脆弱得不堪一擊。 換句話說,我們是怕孩子會輸不起。 1 為什么孩子常常會表現得“勝負心”太重?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跟你交流一個問題,在和孩子下棋或是玩其他游戲的時候,你通常都會怎么做呢? 是故意示弱,讓孩子贏?還是該怎么比就怎么比,不會因為孩子年紀小,就讓著他? 你也許會想,讓孩子在游戲里輸一下也沒什么,畢竟又不是真正的比賽,反而還能磨煉孩子,將來在面對現實里更殘酷的競爭時,孩子才會更有抵抗力。 但事實并不是你想的那樣。 強烈的挫折感只會讓孩子內心更加無力,更缺乏自信,也更加無法承受“輸”的結果。 對孩子來說,應付現實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他的各種能力都不完備,還在成長,而且每天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 如果就連在游戲中,他仍然還要繼續重復挫敗的體驗和感受,其實是有些殘酷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必你刻意制造困難,孩子自身所遇到的挫折,就已經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多得多,只不過很多都被你忽略了。 比如,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父母家人,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緊接著,他還要獨自面對一屋子的陌生人和一個陌生的環境,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慌和緊張。 他哭著不想離開媽媽,結果媽媽仍毅然決然地掰開了他緊抓著媽媽的小指頭,把他強行塞給了陌生的老師。 在幼兒園里,他上廁所不會提褲子、午睡時不會穿脫衣服,但他又不敢開口向老師求助。 這些不斷襲來的無力感和無助感,對孩子來說,都是一重接一重的挫折。 生活中有可能帶給孩子挫敗感的事情太多了,你仔細回想一下,也能舉出很多類似的例子。 但我并不是說父母應該要把孩子很好地保護起來,與這些挑戰徹底隔離開來。 這些挑戰本來就是孩子成長中應該面對的,而且也需要他們不斷去克服。 孩子就是在不停地克服挑戰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 你需要給他的,是愛的安全感,以及迎接挑戰的機會,讓他在面對挑戰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來自你的支持和鼓勵的力量。 這樣,他才能放心去探索,漸漸地培養出基礎的生活技能,通過不斷積累各種經驗和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沖破自己內心的無力感,真正建立起自信。 只有當他做好了面對這個世界的準備時,他才不會畏懼競爭,過度在意輸贏。 就好像孩子學輪滑,一定是會在不停的摔跤和嘗試中,才能找到最佳平衡感的。 如果你把他保護得過好,讓他失去了嘗試的機會,他就很難學會。 又或者你袖手旁觀,讓他覺得自己孤立無援,甚至還有可能要面對你的責怪甚至冷嘲熱諷時,他就有可能會因為懼怕摔倒而拒絕繼續嘗試。 但如果他知道,你一直在關注著他,給他鼓勵,甚至在他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握住他的手,扶他重新站起來,他就會有更大的勇氣來不斷進行新的嘗試。 所以,孩子“勝負心”重、輸不起,說到底,還是心理力量不夠,缺乏足夠的自信,自我接受的程度也不高。 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迫切地需要通過“贏”,來確認自己的力量和存在的價值,重新拾回自信。 2 按照這個邏輯,要想避免讓孩子陷入“輸不起”的心理陷阱,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增強孩子的力量感和安全感,幫他建立起自信。 這就需要孩子不停地演練“遇到挑戰-積極應對-找到解決辦法-贏得勝利”的過程。 孩子能從這個循環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的信心。 如果孩子力量感尤其弱,面對“輸贏”的結果心理壓力過大,甚至有可能產生逃跑、回避、拒絕參與的行為。 那么,這個時候,游戲就是一種很好地、能夠幫助孩子完成這個演練過程的有效方式。 舉個我和我女兒一起打羽毛球的例子。 剛開始的時候,她也是一輸就會生氣,還變著法地耍賴想要贏,要是無法得逞,她就干脆把球拍一扔,開始大發脾氣。 我也曾經糾結過,這個時候究竟該不該讓她贏? 如果真的讓著她,會不會助長她不遵守游戲規則的氣焰?這么做,又會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輸不起? 后來,在我學習了游戲力之后,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個問題了。 我會讓她贏。 后來證明,我之前的擔心都是無謂的。 當她對自己真正建立起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靠自己獲勝時,她其實是非常愿意遵守規則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完全是刻意讓著她的。我覺得,她是清楚地知道這一點的,但她很高興有這個“特殊規則”。 這樣一來,她又重新燃起了對打羽毛球的興趣,也不再動不動就扔下拍子,大發脾氣。 于是,我開始有意增加她贏我的難度。看上去,她已經感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最終我仍然還是會讓她贏了。 這種拼盡全力最終獲勝的體驗,讓她更為雀躍。 那段時間,她經常纏著家里人陪她打球,而她打球的技能和信心,也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 這個時候,她雖然仍然希望自己能贏,但已經不太愿意我再讓著她了。她還明確地要求我,這一局不要再讓著她。 當她提出這樣的要求之后,如果我還明顯讓著她,她反而會生氣。 再后來,我偶爾也會讓她輸上幾次,當然,整體還是她的贏面更大。但這個時候,她已經基本能夠平衡兩種感受了:享受勝利以及享受挑戰。 即便最終的結果是輸了,她仍然會有些不開心,但也不會再氣急敗壞地發火了。 現在,我跟她打球,就算竭盡全力,也不一定能夠贏她了。 甚至有好幾次,在我沒接到球之后,她反而還安慰我說,沒事沒事,要不下一局我讓著你點兒。 這讓我深切地領悟到一點,只有當孩子真正強大起來以后,她才會更愿意遵守規則。 3 要想引導孩子能更正確地看待輸贏,避免掉進“輸不起”的陷阱,我們采用游戲的方式,能產生三個最核心的價值: 第一,通過游戲,讓孩子充分釋放現實中的挫敗感,使得積壓的情緒能夠得到有效的宣泄和處理; 第二,在游戲中,幫孩子反復演練“面對挑戰、提高技能、解決問題、獲得勝利”的過程,讓孩子不斷提高獲勝的技能,并從中汲取自信的力量; 第三,你和孩子也能在這個過程建立更深的聯結,讓孩子相信,你能夠關注到他的困難和挫折,而且你會一直陪著他,克服這個挫折。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呵護,自己只需要全力以赴而不必為了失敗而苦惱,他就能更好地處理比賽勝負的情緒,同時有更好的抗挫力。 游戲是很好地幫孩子消除無力感、增強自信心的方式。 你完全可以通過簡單的游戲,引導孩子學會處理比賽勝負給他帶來的那些情緒,同時幫助他的信心得到增長,從而獲得在現實中面對輸贏的心理能量。 但別忘了,在游戲的過程中,先讓孩子贏,是很重要的一點。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參與游戲本身,都是沒有足夠信心的。 這個時候,你作為成年人本就跟孩子實力懸殊,要是你還去碾壓他的話,根本也沒有什么公平可言,反而會挫傷他的積極性,讓他更懼怕失敗。 某種程度上,游戲是孩子參與現實競爭的預演場,孩子天生就擅長通過游戲來學習。 不用擔心,孩子很聰明,他完全能夠將游戲和現實區分得清清楚楚。 盡可能地讓孩子在游戲中贏,并且根據孩子的需要,為他提供適合的難度,在幫孩子建立自信的同時,也引導孩子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點也不難吧?從今天開始,你也可以行動起來,要不了多久,你也能看到孩子身上明顯的變化。 ? 今日行動 「 讓孩子在游戲中贏 」 歡迎移步留言區 簡簡周 靈小犀麻麻,昵稱“周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美國科恩博士親授游戲力講師 到微信來找我:nine_miles 到新浪微博來找我:@犀媽周周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系壹父母助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