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鏜,近代著名書法家,字魯生,自號積鐵子,晚號積鐵老人。祖籍河北天津。生于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先生資稟高邁,幼年好學(xué)。年十七,為文即能熔鑄經(jīng)史。善辭章,尤精天文算學(xué)。會課大梁書院,為群儕之冠。 魯生先生于一九三二年冬到南京后,右任先生廣為稱譽,聲名大振。南都名士,爭欲一見顏色。魯生曾舉行書展,展品被爭購一空。為于右任先生書《于母太夫人行述》(原石藏于碑林博物館),融匯章今,酣暢淋漓,堪稱生平力作。當(dāng)時即以影印本流行海內(nèi)。復(fù)手書《重定章草草訣歌》六章,此為《草訣》第三本也。 先生到南京后,埋頭碑帖,奮力作書,應(yīng)接酬酢,日夜辛苦,且以久病體弱,兼之水土不服,不幸于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四日病歿,享年六十六歲。于右任先生深為痛悼,于南京牛首山買地營葬,與清代書家清道人為鄰。并寫挽詩四首:其一、四首為“虞公臂痛興猶酣,白首埋名亦自甘。稿訣歌成前數(shù)定,漢南不死死江南”。“牛首晴云掩帝京,玉梅庵外萬花迎。青山又伴王章武,一代書家兩主盟”。 魯生先生之章草書藝,約而分之,可為三階段。早年臨習(xí)《急就章》、《出師頌》、《月儀帖》諸法帖,骨力雄強,筆勢凝重,雖稍顯謹飭,然以獨具風(fēng)貌。嗣后即熔鑄章今,陶冶篆分,疾澀兼施,筆勢暢達。含蓄古樸而無唐突揮馳之弊,用毫多變更得渾樸淋漓之致。變章草之每字斷離而略呈上下牽連之態(tài)。 一幅之中,大小參差,形完氣足,極富韻律而意趣盎然。此其草書之轉(zhuǎn)捩時期,約在五十至六十之間。花甲以后,漸入佳境,尤以至南京后,與于右任先生朝夕探討,縱觀秦漢簡牘,毫端融會,集其大成;加之心情暢怡,思逸神飛,故能意趣天成,出神入化。其興衰繼絕之功,將永垂不泯;而其書法絕詣,亦必將為我國書壇瑰寶而昭示后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