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總能以其特殊的口感和對食材的嚴格把控抓住南北食客的味蕾,在種類多樣的粵菜中,有一道叫做“豉油雞”的美食讓每一個品嘗過它的人印象深刻。食材簡單,制作工序也不繁瑣,剛出鍋的豉油雞肉質鎖住了湯汁,雞皮焦脆沁香。想要做出最正宗的鼓油雞并不困難,掌握基本的制作工序和幾點小技巧就能拿出滿意的菜品。 清遠產的走地雞一直都是正宗鼓油雞的原材料之一。走地雞實際上就是農家散養的普通土雞,不過和其他肉雞不同的是:他們的羽毛上帶有黑色的斑點,而且體型比普通也小一些,骨頭的質地也相對較軟,外加雞肉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因此口感鮮嫩,嘗起來潤滑不老。如果不能從大型商場和農貿市場買到走地雞,也可以用其他肉雞的嫩雞代替。 豉油雞的由來也十分有意思,在烹飪方法相對單一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廣東地區的普通居民都會用清水來浸泡肉雞來制作佳肴,直到一個北方人在當地嘗試用生抽這一味調味品來制作肌肉,還創造性的加入了蘇杭地區白斬雞的制作工藝。結果卻使口感一改從前,雞肉皮脆肉嫩,芳香四溢。這種做法瞬間在市井間引起極大的關注,所有的居民都開始效仿,豉油雞的手藝也就逐漸傳播開來。 制作的工序并不神秘復雜,通過簡單的學習就能掌握。首先要在農貿市場買一只活雞,不需要在雞的個頭上太過糾結,雞的個頭大,制作出的豉油雞肉多,吃起來過癮;而相對小巧的雞入味好,湯汁濃郁。豉油不用特地制作,在油糧店就能買到質量不錯適合入菜的豉油,如果買不到合適的豉油,選擇大品牌廠家生產的生抽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為了保證雞肉的新鮮度,可以選擇保留帶有一點點血絲的雞肉。熱鍋后首先放入切好的姜片,煸炒提香后緊接著把走地雞的雞塊和內臟一并放入鍋內,當表皮逐漸變為金黃色就可以倒入料酒白糖,還可以倒入一點點老抽。稍后加入溫水但水位不要超過雞肉,隨后蓋上鍋蓋燜二十分鐘就可以起鍋了,雞肉挑出來盛到碗中后再把鍋中的濃汁淋在上面,正宗的豉油雞就做好了。在整個過程總必須時刻注意肉質的細微變化,用炒勺輕輕地按壓雞肉就能輕松的作出判斷,這樣才能保證做出來的雞肉口感最佳,嘗起來不硬不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