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鏢客 《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毋庸置疑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在它之前,拍攝設備的原始性無法完美地協調畫面、聲效與音樂,即使有深刻的思想,也不會以電影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它之后,雖然拍攝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左派負典的魔怔席卷全球,優良的畫面與音效背后幾乎都是一些淺薄的思想與價值觀,在爆米花與橘子汽水的喧囂中歸于虛無。 幸運的是,1939年,在技術發展與思想衰退的夾縫中,這部電影問世了,它像曠世珍寶一樣矗立在那里,必將成為永恒。 女主Scarlett是愛爾蘭紳士的女兒,雖然她身上有一些從母親的基因繼承過來的法國人搖搖欲墜的元素,但是從小父親的言傳身教與天主教社區的熏陶使她內心的價值觀仍然是紳士的那一套,所以她自然而然地愛上了Ashley。 Ashley并不是社區里唯一一位年輕的紳士,那時候的南方農場社區里的白人男性絕大多數都是紳士。在紳士消解的社會里,能出現一個紳士都是極度搶眼的;但是在紳士扎堆的社會里,紳士之間還是有德性差異的。Ashley眼神堅毅而果決,對生命的熱忱全部內化為了對莊園細膩而持久的熱愛,他沉重的內心與憂郁的氣質是出于保衛社區的使命感,當然這些氣質是不可能逃過有眼光的女人的法眼的。Scarlett對他無法自拔,一提起他兩眼就閃閃發光,但是他卻有自己的想法。 法國人美艷與精致的元素當然對絕大多數男人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Ashley也一樣,他是愛Scarlett的,但他更愛Melanie,Melanie有他自己的影子,質樸與堅實超過精致與美麗,十二橡樹園的女主人必然是能夠把對生活的熱情緩慢地浸潤在莊園里每一個細節中的人。Ashley稱贊Scarlett對生活充滿激情,說自己與Melanie缺乏這種激情,其實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應該是:Scarlett還不懂得怎么控制自己,讓這種激情緩慢而持久地釋放出來,而是稍不注意就流于放任與狂浪——這不是一個積累者應該擁有的品質。 末人的愛情是一種戰爭,所以勝負非常重要,雙方誰占了更多的便宜非常重要,自衛非常重要;而貴族的愛情是一種政治,所以表態非常重要,選擇非常重要,反而自衛非常不重要。所以十二橡樹園燒烤會中年輕的男男女女們紛紛對自己喜歡的人吐露愛意,情真意切,畫面十分美好,這在末人看來是十分愚笨與幼稚的。 這就是有社區與沒有社區的區別:在社區徹底解體的地方,你只能以自己為圓心畫圓,除了自己以外都是敵人,被稱為“丈夫”或者“妻子”的那個人也是敵人的一部分;在社區強大的地方,大家本來就情同兄弟姐妹,如果相互喜歡,就喜結連理,如果不是相互喜歡,大家還是兄弟姐妹。 Rhett船長是資產階級的代表,社區責任感跟紳士比起來差多了,并且游士氣息偏重。他缺乏紳士的勇敢與果決,流于精明與油滑。他曾對Scarlett說自己并不贊同南方,只贊同自己,航行是為了利益。當Scarlett說他不是一個紳士、再也不想見到他之后,他也會死皮賴臉地繼續糾纏,不會像紳士一樣知趣地離開。 Rhett看到了Scarlett身上搖搖欲墜的元素與資產階級軟弱性,以為找到了自己的同儕,所以敢于放心大膽地追求。他曾對Scarlett說:“我們很像,一樣是壞蛋,自私而精明,但能對我們自己忠誠。”其實他理解錯了,這句話套在他自己身上確實非常適用,但是套在Scarlett身上卻并不合適。Scarlett畢竟是紳士的女兒,核心價值觀是紳士的那一套,對資產階級是極其鄙視與不屑的。在不太重要的問題上,Scarlett可以放任自己的資產階級軟弱性占上風,但是每次生死攸關的決定性選擇,比如留在亞特蘭大為Melanie接生、面對被破壞的莊園時的堅韌、面對北軍逃兵時的機制與勇敢,以及最后Rhett拋棄她后的堅強與希望,都是紳士價值觀的核心自然延伸的結果。 Scarlett在追求Ashley失敗后對愛情當然是破罐子破摔,但是破罐子破摔也是要講求歧視鏈的。不要看她選擇第一任丈夫Charles時的草率、選擇第二任丈夫Frank時的心機,其實這兩位都是她在當時最好的選擇了。Charles與Frank畢竟都是紳士,只是在Scarlett心中沒有Ashley完美,但是都是有節操的人。Charles可以義無反顧地參軍抗擊北佬,病死于軍中;Frank也可以因Scarlett遭黑人襲擊而為她報仇,中彈身亡。雖然他們在紳士中算是普通的角色,但是全面碾壓資產階級是沒有問題的。所以Scarlett并不傻,不動腦子地嫁給Charles與Frank,卻猶豫再三地考量要不要與Rhett發展感情,這些其實是健全直覺的體現。 Charles與Frank都知道Scarlett對Ashley的深情,但都沒有表現出Rhett那樣的嫉妒情緒。原因有三點,第一,紳士之間本身就是相互欣賞的,他們自己應該也非常欣賞Ashley;第二,Ashley擁有的品質Charles與Frank也都擁有,只是程度與比重不一樣,Scarlett既然愛Ashley,那也必然會愛自己,可能會愛得少一些,但內心不至于完全落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對紳士來說,情調只是錦上添花,家庭、社區責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并不太在意Scarlett對自己有多愛,只要雙方都在為家庭、為社區盡責任,就足夠了。 所以Rhett一直受不了Scarlett對Ashley的念念不忘,其原因歸根結底在他自己。一方面,階級地位的局限性使他無法欣賞Ashley的品質,他對Ashley的評價是“呆呆的”,即使是“盲人摸象”都不足以形容他低下的判斷力,所以他只能胡亂猜想Scarlett對Ashley的感情,越想越自卑;另一方面,他幾乎不具備紳士的勇武與質樸,而布爾喬亞的那一套打情罵俏對Scarlett不起一點作用,使他時時刻刻都充滿了危機感;最后一方面,他沒有太多的社區與家庭的責任,以為維系婚姻的主要手段是靠感情,其實他是把最不重要的枝丫當成了主干,徒費了太多的精力在不重要的問題上。 紳士的婚姻當然也需要感情,但那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看看Ashley與Melanie就知道,他們各自更多的是在為家庭奉獻,盡自己的職責,沒有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面對傳出來的Scarlett與Ashley之間的謠言,Melanie表現出來的大度并不是在故意表演,而是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知道他絕不會在這些感情中糾纏,頂多就是怕Scarlett傷心而不敢表現得太決絕而已。她對Scarlett與Ashley的信任與寬容,與其說是明事理,不如說是他們三個階級地位的自然默契。 Melanie一直在給Scarlett做表率,在醫院里工作時Melanie的任勞任怨就與Scarlett的怨天尤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南方軍隊捐款時Scarlett也是看到了Melanie捐了結婚戒指才跟著捐的。在Scarlett做了正確的事情后,Melanie總是由衷地鼓勵與贊揚;在Scarlett困惑與迷茫時,Melanie總是貼心地給予建議與提醒。Melanie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南方的女性,也向世人證明了自己才是真正配得上Ashley的女人。 北佬像魔鬼一樣席卷而來,摧毀了人類文明最后一塊樂土,戰后的破敗與戰前的美好恍如隔世。Tara莊園失去了色彩,紳士們不再擁有自己的位置。Scarlett的父親像騎士一樣沖向懦弱的資產階級走狗,永遠倒在了自己的莊園里,他當然是Tara莊園真正的主人。 資產階級就算名義上占有了南方人的土地,但卻永遠充滿了焦慮與恐懼,就像Rhett占有了Scarlett一樣,得到的只是一具軀殼,徒具形式而已。因為,紳士會不惜生命地保護他的土地與女人,而資產階級總是善于退縮與逃避。Melanie死后,無助與悲傷達到極點的Scarlett本能地倒在了Ashley的懷中,完全沒有把近在咫尺的Rhett放在眼里,只有紳士的懷抱才能讓她感到安全,就像只有紳士的保衛才能讓土地成為名副其實的私有財產一樣。當然,這個舉動徹底摧垮了Rhett最后一絲自尊,他那軟弱的心臟在貴族巨大陰影的壓迫下徹底崩潰,最后只能選擇完全的逃避。 如今,美國的黑人被聲稱要解放他們的資產階級隔離到了貧民區,享受著配給的食物與補貼,承受著毒品、暴力與濫交,還有更多的歧視,而他們的祖先在南方農場主的保護下,吃得比東方帝國的地主還要好。封建主義只是各盡其職而已,卻被北佬污名化為殘酷的剝削。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學與影視作品對南方的污名化越來越嚴重,賽爾喬·萊翁內的《黃金三鏢客》尚把南北戰爭描繪成無意義的自相殘殺,抨擊戰爭的殘酷;而昆汀的后現代主義的《被解放的姜戈》卻把南方農場主塑造成了殘忍與惡趣味并存的殺人犯。 而南方真正的農場主卻死在了保衛家鄉土地的戰場上,或者像Ashley和Scarlett一樣忍受著巨大的屈辱茍延殘喘。土地還在,只是被強盜掠奪了,沒有被掠奪的,只能靠資產階級的馬基雅維利手段勉強持有。 Ashley在為Scarlett報仇、襲擊黑人貧民窟的戰斗中完成了紳士最后的使命,此后的世界不再屬于他。 一個偉大的文明隨風而飄散了,留給Scarlett的只有父親與Ashley的話: “你不愛惜你的土地嗎?土地是世上唯一真實的東西,是唯一永恒的東西。” “你愛它更甚于我,雖然你可能并不知道,Tara莊園。” “從這樣的東西上面,你獲得力量,Tara的紅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