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覽: 1.掌握流水作用的影響因素 2.把握主要的河流地貌特征 (1)河流峽谷 (2)河曲地貌 (3)河漫灘 (4)河流階地地貌 (5)三角洲地貌 (6)其他地貌 [例] (2019·益陽模擬)河流階地主要分為基巖階地、堆積階地和基座階地。完全由基巖組成的階地叫做基巖階地,也叫侵蝕階地;完全由河流沉積物組成的階地叫做堆積階地;下部為基巖,上部為河流沉積物的階地叫做基座階地。下圖示意黃河中游某河段河谷橫剖面,該河段西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階地T1、T2、T3、T4。讀圖完成(1)~(3)題。 (1)圖中屬于基巖階地的是( ) A.T1 B.T2 C.T3 D.T4 (2)據圖判斷,黃河該河段( ) A.流向是自北向南 B.流向是自西向東 C.東岸是曲流凹岸 D.西岸是曲流凹岸 (3)河流下切作用最弱的時期是( ) A.T1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 C.T3形成時期 D.T4形成時期 [解析] 第(1)題,據材料知,基巖階地也稱侵蝕階地,指階地表面由河流侵蝕而成,完全由基巖構成。據圖可知,T4階地僅覆蓋薄層黃土,黃土不是沖積物,而是風積物,未發現礫石層,為侵蝕階地即基巖階地。T2和T3階地存在礫石層,為基座階地。T1階地完全由礫石層覆蓋,為堆積階地。第(2)題,黃河中游整體流向為自北向南,但具體到某一河段則不一定符合。據圖無法判斷該段河流流向;只能依據兩岸階地分布不對稱的特點,發現河流西岸存在階地分布而東岸沒有,由此推斷河流西岸為凸岸,東岸為凹岸。凸岸流速慢,以堆積作用為主;凹岸流速快,以侵蝕作用為主,不利于階地的形成和發育。第(3)題,河流下切作用強,就可能切穿基巖,形成基座階地或基巖階地。而堆積階地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流水的側蝕和堆積作用。由此可見河流下切作用最弱的時期也就是T1形成時期。 [答案] (1)D (2)C (3)A [增分指導] 全面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發育 1.掌握流水作用的影響因素 (1)流水侵蝕作用的影響因素: 徑流量、地表起伏、河道落差、流速、地表性質、植被覆蓋狀況。 (2)流水堆積地貌的影響因素:
2.把握主要的河流地貌特征 (1)河流峽谷:多位于河流中上游,多因地殼上升、巖層斷裂、經流水長期下切侵蝕而成。 (2)河曲地貌:一般出現在地形平緩、側蝕作用強的區域。但山區的河曲地貌形成過程如下:平緩側蝕河曲,或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后板塊擠壓地殼抬升,高差增大下蝕作用加強,深切形成“V”形河曲。 (3)河漫灘: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沒的部分稱為河漫灘。 (4)河流階地地貌
(5)三角洲地貌 ①成因:位于河流入???,因河床展寬、地形平坦、流速減慢、海水頂托、泥沙堆積而成。 ②面積大小變化原因: 泥沙來源;海平面變化→海岸線變遷(三角洲面積增大,海岸線前進,陸地面積增大,海平面下降;面積減小,海岸線后退,海水倒灌,陸地面積減小,海平面上升)。 (6)其他地貌:河流出山口處形成的沖積扇;中下游地區形成的沖積平原;河口處形成的沙洲(或沖積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