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研習營活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踐研習 統編版教材單元整體教學的三種常規實踐思路 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把一個單元看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學習整體,在明確的學習目標統領下對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活動進行系統規劃,整合設計,關注聯系,關注發展,充分發揮和落實單元學習價值,以清晰的路徑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為什么要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而不宜將單元內的一篇篇課文和其他版塊各自獨立開來開展教學,理由有三。其一,統編版語文教科書分單元組織編排。其二,每個單元都是圍繞特定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訓練要素進行選文和規劃學習內容的,單元內每篇選文一般都是為落實重點閱讀訓練目標服務的,而且按編排的先后順序在目標落實上具有層次性,選文與其他學習內容之間也多具有關聯性。其三,從縱向上看1-6年級十二冊教材,很多單元的目標之間具有聯系性和發展性,每個單元都是完整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體系中的一環,教學時只有立足當下,“思前想后”,以大整體為背景,將每一個單元進行整體設計,才能讓單元內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形成合力,既使得這“一環”扎扎實實,又能在學生語文素養發展路徑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每個單元的內容編排在板塊上大同小異,但認真研究起來,會發現選文閱讀、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與人文主題的呼應及在落實單元語文訓練要素上的具體關系等,每個單元有每個單元的特點。這就啟示教師,不同特性的單元,整體教學的規劃思路和課程實踐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單元整體教學的規劃設計有三種常規思路,分別是要素統領式、話題推進式和任務驅動式。 要素統領式 要素統領式也可以稱為目標統領式,就是圍繞單元重點語文訓練要素的落實,整體規劃、組織設計單元教學。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提問策略學習單元,四篇選文的編排,是為了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閱讀提問的習慣和能力。這四篇課文,從“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到“針對課題和內容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再到“篩選對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問題”,再到“給問題分類,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思考解決”,在提問策略運用上,是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實現從“敢問”到“善問”的能力進階。這樣的單元,就要圍繞要素的層層落實進行整體性的教學規劃,幫助學生一步步提高提問的水平和質量,以提問策略的內化促進閱讀理解的深化。 再如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人文主題是“愛國情懷”,選編了《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圓明園的毀滅》《無名島》四篇課文,習作話題是“二十年后的家鄉”。這個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是“結合資料,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表達訓練要素是“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表面上看,很難用要素統領的策略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規劃設計,但認真解讀單元內容和目標,就會發現閱讀訓練要素和表達訓練要素都能在人文主題的統領下緊密結合,相輔相成,且表達訓練要素也可以在閱讀學習中埋下伏筆。四篇課文的教學規劃自不必說,看看習作與閱讀學習是怎樣統領于人文主題并在訓練要素上建立起聯系的。“二十年后的家鄉”這個話題,寫的一定是想象的情景,想象的情感基礎是什么呢?是對家鄉的熱愛,是對家鄉美好未來的展望。這樣的情感基礎,與單元選文的“愛國情懷”是緊密關聯的,是一體的。雖然習作的重點學習目標與閱讀的重點學習目標沒有直接的聯系,但課文與習作話題在情感上的相通,會為習作時的想象提供積極的情感基礎和意愿,教學中,利用這種情感上的促進作用,就能很自然地激發學生想象和表達的熱情。其二,“列提綱”并非新知識新方法,在低中段的閱讀學習活動中都有過不同層次和目的的實踐。閱讀中,為了更清晰地理解文本的表達思路,或者更準確地概括文本內容,學生運用過類似列提綱的方法策略。《圓明園的毀滅》《無名島》兩篇文章的閱讀,都可以運用列提綱的方法幫助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這樣就與表達訓練要素有了自然而然的聯系。所以,這個單元也很適合運用要素統領式的整體規劃設計策略。 話題推進式 有的單元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和心理非常貼近,甚至就是學生平時生活中十分關心的話題。母語學習要為兒童全生活著想,與學生生活和身心成長密切相關的主題或話題,最合適的教學組織方式就是圍繞話題,步步推進,用閱讀和表達將話題推向深入,同時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人文主題是“舔犢之情”,編排了三篇課文(《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口語交際的話題是“父母之愛”,習作內容是“我想對您說”(寫一封信向爸爸媽媽訴說真心話)。顯然,這個單元的內容就是學生體驗深切的真實話題。用話題推進的方式規劃組織單元學習活動,既能始終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母語學習“發展心靈”的價值,使得單元讀寫訓練要素的落實擁有堅實的經驗和情感基礎。 此單元整體設計思維導圖系長沙研習營韋會吉等學員設計 四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是神話主題單元。神話因其神奇而對學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神話是怎么產生的?中國神話與西方神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現代人為什么要讀神話?這樣的話題,可以將單元學習活動有節奏、有層次地推向深入,使得單元整體教學的學習價值更加突出。 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人文主題是“保護環境”,同樣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話題,用話題推進式的思路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規劃和設計,單元學習的整體性、關聯性和發展性就能同時在學生的心中明晰起來。 任務驅動式 當一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可以轉化為一個比較聚焦的學科學習任務或生活情境任務時,以任務的完成為目標,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一個適宜的選擇。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閱讀訓練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表達訓練要素是“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觀察”,是一種方法,一種能力,一種習慣,是做學問的必需,也是生活的需要。將“觀察”設置為一項目標清晰的任務,從討論如何觀察一種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習性特征入手,布置學生具體的觀察記錄任務,表達訓練前置,就是一種任務驅動式的單元整體教學規劃和實踐思路。觀察,是一種生活情境任務,同時是學科學習任務。 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圍繞“萬物有靈”這個人文主題,要落實的讀寫訓練要素分別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和“寫出自己對一種事物的感受”。這個單元可以圍繞學科學習任務來進行整體教學規劃設計,任務是探究單元內的四篇課文,作者分別描寫四種動植物的目的是什么,從而從整體上感知、領會借物抒情的表達方法,并在習作表達中初步嘗試運用。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單元整體教學規劃和實踐的三種常規思路。明天將分享幾種創意思路。 |
|
來自: 新用戶4717755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