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無非就是兩種人,做事和做人。 或許有人說,是否還有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的確,有一些人,既能干,又會來事,這只是其稍微彌補了自己的短板而已,歸根結底,大多數人都會傾向于某一種。 現在一些民營企業在招聘時,老板再三強調,要招一些做事的人,但實際上最后招來的人,并不全是做事型,說到這里,你或許會覺得很神奇,既然當初要招做事的,為何最后來的人里面,也有做人的? 其實不難理解,有些人剛開始的確是想做事來著,但到單位一段時間后,發現做事的沒有市場,或者說,經過企業食物鏈的進化,逐漸發現,會做事不如會做人。 比如當發現企業里勾心斗角、溜須拍馬等不良現象風生水起時,特別是那些有城府、有心機的人深得老板器重時,其自然會調整自己的應對行為,否則難以立足。 這便是典型的職場困境,人人都不喜歡戴著面具,但最后每個人都不得不戴上,因為你不戴,別人也戴,你戴,別人更戴。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如何一眼識別誰才是老板想要的做事的人? 1. 對事情異常關注,即使得罪旁人也不自知。 領導讓新來的小王給公司提提意見,比如公司經營中存在什么問題、有什么建議等,小王在經過一番仔細了解之后,一股腦將公司存在的諸多問題悉數奉上,完全不考慮這些問題背后牽扯到的一旁眾人。 有的問題其實自公司成立以來就存在,從未得到很好解決,原因都是深層次的。有的問題直接暴露出了當事人的重大過失,有的問題,相當于給別人挖坑,本來人家一直輕松自在的,結果倒好,小王有些提議,相當于給當事人增添了許多工作。 當然從最后的結果來看,問題提了一大堆,領導剛開始或許也很重視,甚至讓小王協助當事人去改進,進而解決問題,但由于觸及了其他人的利益,別人一致性的不配合,到最后領導也無可奈何,只好不了了之,小王反倒落了一個只會提問題、不會解決問題的罪名,而且日后在公司的處境可想而知。 2. 在緊急時刻,首先考慮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人。 比如發生緊急事情,做人的會考慮流程是否正確、對自己是否有利,而不是事情本身。 比如接到客戶投訴,要求公司立即換貨,之前的那款出問題了,按照公司規定,這個至少得需要審核一周,才能發新貨,但實際的問題是,由于急需,客戶等不了那么久,而即使申請特批,也至少得3天。 業務員小李便以自己名義內部購買了一臺,當天就寄給客戶了,回頭等審核下來后,再沖抵之前自己的銷售單,這樣便解了客戶燃眉之急,但如果是其他業務員,大多數會按照公司規定流程處理,至于客戶是否有抱怨,才不予理會,反正自己不受損失就行。 3. 是非曲直比較鮮明,從不模棱兩可。 因為專注做事,他們容易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所以這類人往往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簡單邏輯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什么不好說的。 但實際上哪有那么簡單純粹,很多東西,既對又錯,不好評定,比如老板喜歡用小人,你說是對還是錯?有些人明明整天和稀泥,老板還器重有加,有些人只知道阿諛奉承,典型的馬屁精,卻被公司評為先進個人。 如此種種,太多了,這些事情,在做事的人看來,簡單就是是非顛倒,不可理喻。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好壞總是那么分明,沒有那么多的灰度可言。 做事的人相對來說內心較為單純、善良、脾氣耿直、善惡分明,也正因如此,才不太適合做管理者。因為管理不僅是科學,更是藝術,這類人不太懂得變通和靈活運用。 當然,還有一種最簡單的識別方法,就是做事的人跟你對話時,談起正在做的事情,眼神熱烈又堅定,在關鍵時刻情緒還會很激動,有時甚至言語上也不太注意措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