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實施單位:福建省云霄縣彩虹公益聯合會(云霄縣七彩虹志愿隊) 服務領域:生活扶貧、教育扶貧 志愿者參與人數:315人 直接受益人數:2000人 項目風采 云霄縣是福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2500多名留守兒童。2011年6月,云霄縣高一學生林敏等人在馬鋪鄉福石村看到一個9歲的小女孩被家人用繩子綁在門口。女孩腿腳殘疾,無法上學,母親有智力障礙,父親若去田里勞動,只能將女兒拴起來,以免出事。見此,林敏暗下決心,要用團隊的力量幫助他們,讓他們能感受更多的溫暖和關懷。2011年6月,林敏和伙伴們成立云霄七彩虹志愿服務隊,“與愛童行,伴你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和“事實孤兒”項目正式啟動。 該項目采用社會工作者加志愿者服務模式,在各社區、學校建立志愿服務站,招募志愿者,為留守兒童建立了詳細的個人檔案卡,記錄每個家庭的住址、電話、家庭情況、孩子愛好、需求愿望等,為云霄縣農村留守兒童提供精準志愿服務。志愿者擔當一名或多名留守學生的“代理家長”,定期家訪,做好思想教育、心理疏導、親情關懷、學習指導和生活幫扶。 暖心陪伴,來自陌生“親人”的愛 七彩虹志愿服務隊建立以來一直有個傳統:陪伴山村孤兒、殘障兒童、留守兒童過大年。每年春節,七彩虹志愿服務隊都組織志愿者開展“暖冬行動”“新年新衣”等活動,走村入戶,看望孩子們,并送上社會各界捐贈的圖書、衣服、文具、食品等慰問品和新年祝福。連續6年的大年夜,志愿服務隊放棄與家人聚會的機會,分頭到下河、馬鋪、和平、火田等地的山村陪伴孩子們同吃團圓飯,共度除夕夜,大家一起包餃子,做飯菜,游山水,在相互陪伴中度過最美好的時刻。春節期間,志愿服務隊還將山村孤兒和困境留守兒童接到縣城和景區參觀,感受城市發展變遷,共享建設成果。 留守兒童缺少家庭關懷,容易出現“親情饑渴”,性格出現偏差。該項目著重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和精神撫慰。 2015年8月3日,山村“事實孤兒”小雨10年來第一次過生日,真誠的祝福、暖心的生日歌、美味的大蛋糕構成她出生以來最難忘的生日記憶。5歲時,小雨的父親病故,母親失蹤,留下她跟著80多歲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還是第一次有這么多大人和小孩陪她過生日,有這么多的生日禮物。小雨哽咽著說:“每次看到電視里的小朋友過生日、切蛋糕的場面,我好羨慕,今天我也能過生日了!”當天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過集體生日、參加聚會的留守兒童還有十多名。 七彩虹志愿服務隊特別注重關愛女童。2011年6月,峰外村貧困生“燕子姐妹”的母親身患癌癥,父親因照顧她過勞猝死,才辦完父親的喪事,母親也病逝了。“燕子姐妹”的親人只剩下了年邁的奶奶。得知此事后,七彩虹志愿服務隊為“燕子姐妹”募集到善款4萬多元,重燃其希望之火。 支援教育,讓“小候鳥”平穩起飛 云霄縣有很多留守兒童,為了讓這些孩子在行為習慣養成、心理健康教育、社會融入、教育等方面不落在其他孩子后面,志愿服務隊開展了“希望伴飛小候鳥”志愿行動。 志愿者用“貼心、愛心、開心、歡心、窩心(暖心)”的“五心活動”引導孩子們學習進步,陪伴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志愿者們為孩子們挑選禮物,帶孩子們折紙、畫畫、唱歌,給孩子們講故事、講文明禮儀、講核心價值觀,組織孩子玩丟手絹、老鷹捉小雞、跳繩等集體小游戲,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節目,并教他們與父母視頻聊天。 小花住在云霄縣馬鋪鄉大坡村,6年前父親去世,母親離家出走,14歲的她只能與88歲的爺爺相依為命,家里十分貧困。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放了兩張床,在門后地上擺著簡易的柴火爐灶,唯一的電器是一盞電燈。為了省錢,在附近村里上小學時,她每天中午放學都要走將近10公里路回家吃午飯,然后再背起書包去上學。 2011年夏天以來,七彩虹志愿服務隊定點救助小花,給她做心理輔導、學業輔導和健康關懷。小花小時候非常內向和叛逆,志愿者把重點放在她的心理輔導和行為引導上,有時一周要專程到小花家四五次。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她慢慢地變得懂事,也學會了獻愛心和幫助他人。如今小花已讀高二了,志愿服務隊經常帶她一起參加集體活動。有時她也跟志愿服務隊一起去山村,幫助跟她情況類似的孩子。 在“五心活動”基礎上,志愿服務隊募集10000本新圖書,在全縣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建立“漂流愛心書屋”。愛心書屋的圖書定期輪換,以書換書、循環利用。留守兒童們不僅可以通過互相交換讀到自己想讀的書,更可以和閱讀同一本書的小伙伴們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體會。 除了鼓勵閱讀,志愿服務隊還開展菜單式志愿服務,組織專業志愿者為留守兒童提供技能培訓,進行義診咨詢、心理疏導和法律援助,并面向留守兒童,開展應急救護培訓、避險自救技能培訓、災害救助等活動。 這些志愿教育彌補了山區留守兒童心靈關愛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問題,同時補充了經濟欠發達地區教育師資力量的不足,為山區兒童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長支持服務。 54321,創新奏響扶貧號 七彩虹志愿服務隊創新推出了“關愛留守兒童54321志愿服務模式”,在全縣推廣,構建起一張橫不留空、豎不斷線的關愛教育網絡。 一是調查摸底,做到“五清楚”,即清楚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健康狀況、父母及監護人聯系方式等。二是教育監管,做到“四優先”,即安全上優先教育和監管、學習上優先幫助和輔導、生活上優先關心和照顧、活動上優先參與和指導。三是建章立制,做到“三溝通”,即建立密切與留守兒童父母的溝通、密切與第二監護人的溝通、密切與留守兒童的溝通機制。四是有效對接,做到“雙管理”,即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理家長”的“雙管理”制度。五是攜手育人,做到“一幫一”,即積極動員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幫扶工作。 此外,志愿服務隊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和心愿墻,啟動了云霄縣“天天向善365”愛心儲蓄罐公益項目,倡議師生和群眾認領儲蓄罐,每天節約1元錢,儲蓄愛心,隨手公益。 2011年11月,云霄縣陳岱鎮雙嶺村留守兒童小澤患上重病,生命危在旦夕。父親早逝,母親改嫁,他和年幼的弟弟跟著七旬的爺爺奶奶擠在10平方米的閣樓,領取低保金度日。七彩虹志愿服務隊四處奔走,短短一個多月,募集愛心捐款12萬余元,全部用于救治小澤,讓他恢復了健康。如今小澤已中專畢業,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幾年來,七彩虹志愿服務隊發展志愿者500多人,先后組織各類志愿活動350次,相當于成立以來每周都有服務。志愿服務隊扶助孤兒、留守兒童2516人,累計提供志愿服務時間5萬多小時,發放愛心款物150多萬元。同時,志愿服務隊為留守兒童及其家長、老師開展了40多次應急救護培訓和安全教育,受益師生達9000多人。 專家點評 “兒童貧困”是脫貧攻堅行動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問題,這是因為兒童的貧困問題影響深遠卻又不易發現。為此,需要政府和社會各方及時發現和及時干預處于貧困境況的兒童。在這方面,志愿服務組織具有某種優勢,特別是立足學校、植根社區的志愿者團隊,可以及早發現并便利地為貧困兒童提供幫助,從而有利于解決脫貧攻堅中的這個重點和難點問題。 云霄縣“與愛‘童’行,‘伴’你成長”項目很好地發揮了志愿服務組織的優勢,對于脫貧攻堅中針對兒童貧困的行動取得效果起到了積極作用。首先,“七彩虹志愿服務隊”本身就起源于中學生當中,這些學生志愿者熟悉了解同學的情況,與所在村和社區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而可以及時發現處于貧困、需要幫助的對象。也正因此,他們才能為所有農村留守兒童,包括其中的“事實孤兒”和其他困境兒童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卡,做到“五清楚”。其次,在準確發現的基礎上,由于志愿服務組織就在那些貧困兒童的身邊,他們也就能夠做到及時干預、提供幫助,并且“精準化”地幫扶。同時,“54321”的志愿服務模式也有助于做到精準化。最后,志愿服務組織還善于動員和運用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共同助力關愛幫助貧困兒童,從而實現了問題解決的有效性。(陳濤) 感言·榮譽 七彩虹志愿服務隊先后獲得“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第十三屆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集體”等50多項表彰。2016年12月,被評為全國青年社會組織“伙伴計劃”優秀項目,同時獲得福建省首屆志愿服務項目比賽銀獎。 民政部網站報道:http://mzzt.mca.gov.cn/article/tpgj/bqxm/201711/20171100893827.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