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先世是江西廬陵人。元代末年六世祖楊世賢,入贅李氏。因避亂遷徙到湖北麻城,后移居四川新都。六世祖楊世賢和五世祖楊壽山都是一介平民。從曾祖父楊玫起,一門五世為官。從祖父楊春起,四代出了六個進士和一個狀元。父親楊廷和歷仕三朝,做了十八年宰相,為一代重臣,勛業文章稱頌一時。四川人常以“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升庵科第”自豪。1 楊慎世系簡編高祖楊壽山,1373生。祖妣李氏。平民 曾祖楊玫,字美玉。1397生。貢生。元配郭氏,生二子遠、政。在楊玫逝世后相繼夭亡;再娶羊氏,無子;三娶熊氏,生三子:春、惠、哲。 祖父楊春(1427-1516),字符之,號留耕。復本姓楊。1465舉人,1481進士。元配葉氏(-1499)生子:廷和、廷謙、廷玉、廷平、廷萃、廷儀、廷簡、廷宣、廷賓、廷實。側室王氏生子:廷歷、廷中。 父親楊廷和(1459-1529),字介夫,號石齋。1471舉人,1478進士。原配眉山黃氏(-1499),生楊慎。繼配喻氏,無子。側室蔣氏生三子惇、忱、恒。
二叔楊廷平
三叔楊廷儀,1499進士
四叔楊廷宣,號龍崖。1501舉人
五叔楊廷義
六叔楊廷中
附記:本世系依《楊慎評傳》初擬,據新都博物館參觀楊慎世系資料圖片增補。 附記:銅梁縣名宦張佳胤(1527-1588)的父親張文錦墓志銘 賜進士及第第一人、前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同修國史成都楊慎撰并篆 2 楊慎年譜簡編1488年明孝宗弘治元年農歷11月初6日,生于北京孝順胡同。父親時年30歲,母親黃氏。 1495年,就傅發蒙讀書。 1498年,與云南張含結識,終身好友。作詩有句“一盞孤燈照玉堂”。 1499年,12歲。母黃氏卒。祖父楊春致仕。祖母葉氏卒。本年楊慎隨父親第一次回到祖籍新都守制。 1501年,回京。大學士李東陽視為小友。 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次年為正德元年。 1507年,20歲。回川與弟弟楊惇同時鄉試中舉。 1508年,北京參加會試,試卷被蠟燭燒蝕,落第。 1510年,安化王朱真璠造反。大太監劉瑾被誅。父親楊廷和任內閣大學士。 1511年,24歲。正德六年辛未科殿試第一名,讀卷官李東陽、劉忠、楊一清相與稱曰:“海涵地負,大放厥詞”。賜狀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時年24歲。本年四川藍廷瑞起義。 1513年,父親楊廷和任內閣首輔(宰相)。繼母喻氏卒。楊慎回新都,丁母憂。 1515年,祖父楊春卒,終年80歲。 1518年,原配王氏卒。 1519年,南昌寧王朱宸濠造反。繼娶遂寧才女黃娥,黃時年22歲。 1521年,世宗即位。楊廷和總朝政近40日,決策迎立武宗堂弟湖北安陸興獻王朱厚熜。 1522年,35歲。嘉靖元年大禮議起。楊慎奉旨還蜀,祭奠江瀆和蜀藩王陵寢。回京任經筵講官。 1523年,參修《武宗實錄》。 1524年,37歲。嘉靖三年楊廷和致仕歸鄉。“大禮議”事件,楊慎與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順門,撼門大哭,自言“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7月15日下獄,17日世宗皇帝詔令廷杖下獄,當場杖死者十六人。27日,楊慎等七人聚眾當廷痛哭,再次被廷杖。楊慎被謫戍云南永昌衛(今云南保山),永遠充軍煙瘴,累計子孫。冬由潞河買舟而南,病騁萬里。在江陵與妻子黃娥分離,經武陵、貴州到云南。 1525年,正月到達云南永昌衛,幾乎一病不起。三月移居昆明安寧。 1526年,聞父親疾病,回四川新都探視。 1528年,躲避瘟疫,暫時徙居大理。 1529年,父親楊廷和卒于新都,終年71歲。楊慎奔喪。 1534年,納妾新喻(云南建水)人周氏,次年子楊同仁生。 1538年,再次歸蜀探親。 1541年,游覽青城山。參修《蜀志》。 1542年,父親門生嚴嵩入閣。八月納妾北京曹氏,次年子楊寧仁生。 1553年,晚年攜曹氏和二子,開始長期寓居瀘州(七年)。 1554年,瀘州送別好友簡紹方歸蒙山(簡后來編有楊慎年譜)。 1557年,長子楊同仁瀘州暑熱暴卒,時年22歲。八月弟弟楊惇新都卒。 1558年,為子楊寧仁娶妻滕氏,子時年16歲。 1558年,云南巡撫王昱派四指揮使到瀘州,械系楊慎,11月13日長途押到云南時王已因貪墨敗。繼任云南巡撫為游居敬。 1559年,四月回到永昌衛戍地。農歷7月6日卒于云南高峣,終年72歲。本年6月14日作《感懷詩》:“七十余年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歸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故園先隴癡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夫人黃娥攜子奔喪。 1562年,豐家樺《楊慎評傳》考證認為楊慎本年才卒,年75歲。 1566年,十二月明世宗嘉靖皇帝死,穆宗即位。次日頒遺詔:“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者恤祿,見監者即行釋放復職。”追贈楊慎光祿寺少卿。 1569年,黃峨新都卒,終年亦72歲。 附記:本年譜摘自豐家樺《楊慎評傳》。 附記:明簡紹芳編《贈光祿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楊慎年譜》和清程封據明簡紹芳編《年譜》改輯孫錤補訂《楊文憲公年譜》記載:楊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即1488年11月初6日,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即1559年7月初6日,按照中國“男算晉,女算滿”的古例,當得年72歲;明游居敬撰《翰林修撰升庵楊公墓志銘》,亦注明為“年七十有二;《明史·楊慎列傳》、《明史竊·楊慎列傳》亦均注明為“七十有二”。楊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春有詩句云:“七十二年老遷客,騎馬復走滇云陌。” 昆明楊升庵祠,在碧雞山麓,高峣村東南,與現高峣供銷社隔公路相對。祠旁有普賢寺,寺據山脈結穴處,形如奔馬頓轡兀立。相傳,寺建于漢,內供普賢菩薩,因以名。明初,有僧玉琳重建,清康熙年間繼修。寺內有殿二院,前院供普賢菩薩,后院供觀音;左廂房名“曙霞”,右廂房名‘幽月’。天井中絳桃、杜鵑、梅花、山茶繁盛,羅漢松、銀杏樹大可合抱,高撐云天,遠觀林木蔚然,是西山古剎名勝之一。前殿匾曰:‘山海供養’,門聯為:‘自東漢以來,二千年變幻滄桑,重開古剎;位西山之麓,五百里蒼茫云水,一蕩塵襟。’可想見其歷史及景致。”,同時亦可證楊升庵終于云南。 楊慎臨死遺言:“死亦不憂,生亦不喜,生順死安,可謂云爾。死于此,葬于此,斯已矣。師友相厚故及此,積善有報在諸子。”死后,“黃安人帥子寧仁奔至滇。寧仁欲成喪(即運回成都治喪),安人以為不可,止之曰:‘幸而謫終,天威尚難測。律以春秋大義,自當藳葬。’寧仁乃止。無何,(明)世宗遣使啟棺,見青衣布袱。使還以聞,帝感動,賜還原官。”這段話,既可以看出黃娥知世之深刻,又可以看出世宗皇帝為人之陰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