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糊涂啊!” 60歲的王阿姨在面對記者采訪的鏡頭時含淚控訴,“我這是生了個饕餮啊!” 原來,年輕的時候,王阿姨和老伴生了一個兒子,那時候獨生子女政策剛剛開放,由于只有一個孩子,二人都對這個獨生子格外疼愛,這種疼愛也可以用另一個詞來代替,那就是溺愛。 于是,這個獨生子就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太子”生活,這也在無形中讓他養成了“好吃懶做”的不良習慣。 二十余年過去,這個獨生子一直都在“啃老”,老兩口好不容易盼到孩子結婚,心里尋思娃這么大了,應該會懂事了,卻沒想到孩子結婚后反倒變本加厲起來! “兒子結婚后跟媳婦生了個娃,沒想到兒子啃老的習慣不僅沒有改變,還帶著一家三口來啃老,我和老伴兒每個月僅有的幾千塊錢退休金都被掏空了!” 沒錯,這就是“新型啃老”,指已經結婚生子的成年人帶著孩子繼續啃老。 相比較“舊型啃老”,它更加令人可恨!就像我們生活中常說的那句話,“你被別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 “新型啃老”出現,老人反夸子女孝順 58歲的李阿姨有一個獨生子,從小就對他寵愛有加,只要兒子要求不過分,她就會滿足兒子的一切需求。 幾十年后,兒子結婚當了父親,每天都抱著孩子來李阿姨家吃飯,這也讓李阿姨非常欣慰,覺得兒子十分孝順,看到鄰居就夸贊: “我這兒子沒白疼,天天抱著孫子來給我稀罕。” 可是好景不長,李阿姨就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 兒子和兒媳每天都抱著孫子空手來,一點菜也不幫自己買,不買菜也就算了,做飯、收拾碗筷等家務也不幫自己干,小兩口吃完飯后就跑到客廳看電視,留著自己挨累收拾“殘局”。 每天晚上,兒子與兒媳臨走前還會在她家里搜刮物資,看到新鮮水果或好吃的食物,就直接帶回家,連著半個月“風雨無阻”…… 周末,兒子與兒媳還會把孩子送到李阿姨這里看著,然后他們就出去瘋玩一天,到晚上回來直接吃現成的。 看到這里,各位寶媽、奶爸是不是覺得這個兒子太可恨呢? 這種“新型啃老”方式,更讓老人苦不堪言。 ①“舊型啃老”是明,“新型啃老”是暗,有時候老人可能以為兒子孝順,殊不知是兒子在坑老人; ②“新型啃老”讓老人無法拒絕,若是只有兒子就算了,可還有兒媳啊!不給兒子留面子,總得給兒媳留一點面子吧?況且還有個孫子啊?面對孫子,大部分老人都會“乖乖繳械”,沒有作戰能力了! 由此可見,這種“新型啃老”太可惡了,那么它的表現都有哪些? “新型啃老”悄然形成,這4種表現令人心酸 1.老人幫忙帶娃 現如今,許多老人都不希望兒子要二胎,原因嘛,就是害怕帶孩子! 老人帶娃,可能在大多數年輕人的心里,都覺得這不是啃老,只不過自己沒有時間罷了。 可是,老人工作了一輩子,養自己兒子就夠辛苦了,等到退休了想享享清福,卻發現新的工作接踵而至,還要幫兒子帶娃! 我國開放二胎政策后,許多家庭都在商量著要二胎,老人就很難過啊,幫你們帶一個娃就夠累了,還要幫帶第二個? 老人是兒子家雇傭的保姆嗎? 況且,老人帶娃也是需要花錢的!孩子的零食、玩具、伙食費、甚至興趣班的輔導費,許多時候老人都會自動給孩子繳費。 退休金,老人一點沒花著,反倒全搭給兒子與孫子了,這上哪說理去? 2.老人來家里當“保姆” 有些年輕人生完孩子后,會以孩子的名義邀請父母來自己家里: “媽,來看看你大孫子啊!” 然后老人就乖乖過去了,名義上是看孫子,實際上卻是照顧全家人。 家務活、買菜、做飯、看娃等,老人全包了,而年輕人則是啥事都不用干,連錢都省了! 3.到老人家里蹭吃蹭喝 王阿姨和李阿姨的兒子就是典型的“新型啃老”族,一家三口來老人家里蹭吃蹭喝,臨走時還要搜刮“戰利品”。 其實,這樣的人如果只是蹭吃蹭喝就算了,你們吃完飯可以通過幫老人收拾碗筷、打掃家務來補償啊! 可是,這幫人只會來老人家里享福,而從不顧慮老人的感受。 4.拿老人錢去投資 現如今最賺錢的職業是什么?金融!沒有什么比“錢生錢”更快樂!投資、炒股、理財都是躺著賺錢的典型代表! 可是,這些行業有個典型特點,那就是你想賺錢,就要先有本錢,且錢越多越好。 然而,年輕人哪有那么多錢?于是,他們就想到了父母。 “爸,你放心,等我賺了錢,給你們分紅!” 可是,金融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高風險!年輕人拿老人的錢去投資,很可能就是“揮一揮手,錢撒給天空,一去不回咯!” 年輕人如何避免變相啃老? “新型啃老”也就是變相啃老,本質上和“舊型啃老”相同,都是壓榨老人的勞動力、血汗錢、時間。 這,是不對的! ①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現如今,許多老人可能都沒有退休,就算退休了有養老金,數目也很少! 年輕人不要總想著靠老人去養活家庭,應該自己努力掙錢養家。 老人也有自己的晚年生活,不應該被自己的孩子利用親情進行“綁架”,這是不公平的。 老人沒有這個義務,年輕人也沒有這個權利。 ②不要強求老人帶娃 老人帶娃是情分,不帶是本分。老人不愿意帶娃,年輕人要體諒老人,而不是埋怨。 家長如何避免“新型啃老”發生在自己身上? 1.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通過王阿姨和李阿姨的案例,不難看出孩子長大后啃老都跟父母的“溺愛”有關。 換言之,父母要教會孩子親自做事。 這時候,我們還要拿日本孩子來進行對比。 日本孩子在2歲時,就學會自己吃飯了;幼兒園時期,孩子就要自己背書包、獨自換穿衣服;小學時,他們就能夠自己上下學了。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學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明白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生活、創造自己想要的未來。 2.教會孩子感恩 心理學家羅伯特埃蒙斯曾對感恩下過定義,“感恩是一種欣賞生活中美好事物并表達感激之情的能力。” 孩子學會感恩可以使生活變得更積極,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當然,感恩也是一個抽象詞匯,父母想教會孩子感恩,就要先做好自己。 作家吉爾在《養育感恩孩子》中寫道,“如果還想要養育一個感恩的孩子,我們自己就要懂得感恩,從一點一滴做起。”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家長對自己的父母說一聲,“謝謝!” 3.家長要堅定自己立場 二十年后,孩子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三口之家”,倘若他們要求家長帶娃,家長可以明確表示拒絕,而不是默默忍受。 父母要學會讓子女理解自己的感受,這樣才是有效的溝通,避免出現爭端。 還有,如果家長明確自己不想年老后帶娃,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說出自己的想法,給孩子打一針“預防針”。 兜媽寄語 各位寶媽、奶爸,你們是如何看待“新型啃老”的呢?你們自己是“啃老族”嗎?當你們孩子長大后,你們愿意給孩子帶娃嗎?快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