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電市場的兩大巨頭分別是美的和格力。這兩大品牌占據了國內家電市場很大一部分份額,兩者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其實除了這兩個廣為人知的巨頭家電品牌,還有一個品牌同樣也家喻戶曉,那就是海爾。 成立到如今,青島海爾已有35歲,在本應逐步步入“不惑之年”時,公司卻陷入增速創新低的“惑”當中。 海爾2016年的同比增幅為32%、2017年為33%。凈利潤方面,2016年同比增幅為17%,2017年高達37%,而2018年為不足8%。 具體來看,目前青島海爾六大主營業務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渠道服務、廚電、熱水器的營收貢獻分別約為29%、19%、17%、14%、13%、4%。 海爾掉隊了,市值和美的,格力相比,差了那么多! 美的市值:4198億。 格力電器市值:3544億。 要追溯我國家電品牌的歷史的話,海爾應該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批了,中國很大一部分家庭買的第一個大電器都是海爾的產品,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等,所以以前海爾是中國家電市場的霸主無疑。 只不過在常年的發展中,雖然海爾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在美的和格力的瘋狂營銷下,終究是要被搶去市場的。 在家電行業中,新生勢力總是能帶來更多的優惠以及更多新的產品,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年海爾在國內的市場規模被不斷侵占,以致于現在海爾的市值已經被美的和格力遠遠甩在了身后。 從這三家企業目前的市值來看,美的最高為4013億元,其實是格力3499億元,而海爾只有1090億元。 從經營業績上看,作為國內三大白電巨擘之一,海爾集團自然免不了被拿來與其他兩家美的集團(000333.SZ)、格力電器(000651.SZ)進行全方位的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海爾旗下青島海爾(600690.SH)作為最早登陸中國資本市場的家電巨頭,目前無論是營收還是市值,均落后于兩大競爭對手,增速似有疲軟之勢。 事實上,在海爾不斷發展的這些年里,其始終把發展方向向國外延伸,為了加持自身規模,海爾在這些年里瘋狂并購。 早在1997年,海爾便并購了愛德洗衣機、萊陽電器、風華冰箱,后來更是兼并了國內第三大洗衣廠紅星電器。 不僅如此,海爾之后并購的方向逐漸向海外家電行業延伸,從2011年開始,海爾先后收購了日本三洋電機、美國通用電氣、意大利Candy 等公司的家電業務,這前前后后就花了將近500億元。 這一系列并購花費了海爾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美的和格力憑借著強勁的營銷模式,把海爾遠遠甩在了身后。 但有趣的是,即便現在海爾的市場規模沒有美的和格力大,但是在空調行業中,近幾年海爾的“新空調”卻是最受歡迎的。 隨著我國空調能效新國標的實施,各大家電企業紛紛開始在新能效方面開發“新空調”。而從新能效空調的市場占有率上來看,目前海爾占比43%、海信占比35%,美的占比18%,而格力未入前三。 其實在當前的空調市場中,美的和格力依舊是遙遙領先的,但是在新能效空調領域,海爾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了4成,畢竟海爾是行業中首個布局新能效的。 而海爾的“新空調”之所以會獲得市場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其功能十分強大,其新能效空調的除菌、抑菌等功能在行業中名列前茅,包括其健康空氣場景也備受消費者青睞。 在變革中逐漸失速 自1984年始,海爾走過了名牌戰略(1984~1991年)、多元化戰略(1991~1998年)、國際化戰略(1998~2005年)和全球化戰略(2005~2012年)四個發展階段。并于2012年進入網絡化戰略階段。 海爾要避免“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結局,還是要回歸到“似曾相識”的軌跡上,扎深技術創新。 明明海爾是家電行業的“老前輩”了,為何現在市值和美的、格力差那么多? 礪石文章評論,雖然海爾仍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業,張瑞敏仍是一位值得我們尊重的企業家。但對比格力、美的等競爭對手所取得的成就,我們只能將海爾過去十年,稱為失落的十年。 輕研發、重營銷 空調行業已經進入寡頭格局。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合計占有60%的市場份額,海爾不過12%,除非拿出更好的產品。 在2017年,青島海爾總共投入了46億元用于研發,僅占公司總營收的2.88%。美的和格力在投資未來上更慷慨,兩者在過去三年的研發支出穩定在3.8%左右。 不過海爾在營銷費用上花費巨大,以此獲得了冰箱和洗衣機市場份額。 無論是冰箱洗衣機,還是空調,都具備很高技術含量,離不開研發持續投入。在17年,青島海爾總共投入了46億元用于研發,僅占公司總營收的2.88%。美的和格力研發支出穩定在3.8%左右。而在營銷費用上,青島海爾卻舍得大手筆。2017海爾營銷費用總為282億元。過往三年,海爾在營銷費用占營收平均比重從未低于16%。而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費用比率分別為11%和14%。 這導致,三折在毛利率差別不大,但海爾的凈利率落后:過去三年,海爾平均銷售凈利率5.8%,格力和美的為13%和8%。 最低的研發支出,最高的費用開支,青島海爾的市場份額和營收是“花錢買的”,一旦后續市場投入減少,將很難與老對手競爭。 最后要說的是海爾與格力、美的一樣均是中國家電領域乃至于中國制造行業中非常優秀的企業。如果站在當前的時間節點來看,格力美的在家電領域的專注以及技術優勢,使其依然是最具賺錢能力的企業,所以海爾要不斷根據大環境進行企業的戰略調整和變革,這樣才能追趕上格力美的。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