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岑科 穿越是影視劇中很受歡迎的情節,有的人看穿越劇甚至會到癡迷的地步。
也有人澄清說,千萬別被穿越劇騙了,穿越到古代很慘,比如古代沒有牙膏牙刷、沒有衛生紙、沒有自來水、沒有冰箱空調等等,光憑想象就知道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當代人根本無法適應。
但這些想象還是把問題看輕了,現代人如果回到古代最大的困難不是生活細節上的不適應,而是比這些嚴重得多的兇險——能不能順利地活下去。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按照英國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的研究,公元1000年時世界人口的平均壽命是24歲,1820年時是26歲,直到1950年才提高到49歲。在古代出于戰爭、饑荒、醫療條件等原因,大部分人一生下來就在死亡線上掙扎,很多人活不到成年就去世了。
看看中國古代的人口變遷就知道,西漢時全國人口為6000萬人,到宋朝反而下降到3000多萬人,這中間不是人口沒有增長,而是一次戰亂就會消滅大量的人口。人們除了生活在少數幾個太平盛世,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擔心能不能吃飽飯,怕碰上兵荒馬亂,流離失所,天災人禍不期而至,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亂世中最慘烈的現象是人吃人。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的部隊被安祿山包圍在睢陽,糧食耗盡,守城的官兵想盡一切辦法不被餓死,戰馬、老鼠、麻雀等都吃光了,大家就互換小孩來吃,小孩吃光了吃女人,女人吃光了又吃男人,全睢陽城一共有六萬人,最后被攻破的時候,只剩下幾百人。
像這樣因戰亂導致的人吃人事件,中國史書上有幾十次記載。所以如果真的有穿越這回事,穿越愛好者也要小心,從人數的概率上說,穿越成太監的幾率遠高于坐擁三千佳麗,甚至更慘,不知道會不會直接掉進哪口鍋里。
糧食與人口的致命矛盾那么古代人的壽命為什么那么短,他們為什么會經常面對兵荒馬亂或饑荒厲疫?不得不提一個人和他的觀點。
馬爾薩斯,是英國的一位牧師和經濟學家。他在1798年提出一個論斷,指出人類的人口增長和糧食增長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矛盾。大致說來,人的生殖繁衍數量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也就是(1,2,4,8,16,32……)幾乎每二十五年翻一番;而糧食產量只能按算術級數增加,也就是(1,2 ,3,4,5,6……)它遠遠趕不上人口的增長。糧食增長和人口增長就像“龜兔賽跑”一樣,一旦人口數量超過了糧食生產能夠負擔的水平,就要出大事。

▲馬爾薩斯人口原理示意圖
馬爾薩斯所說的算術級數和幾何級數,是一個簡單的比擬,而糧食和人口之間的矛盾是顯然存在的。馬爾薩斯因此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人均收入水平有一個無法突破的天花板。由于糧食不夠供養人口,會出現某些極端的方式來消滅人口取得平衡,包括饑荒、瘟疫、戰爭等。如果不采取某些預防性措施來抑制人口增長,人類將永遠面臨周而復始的貧窮和災難。
馬爾薩斯描述的這種狀況,被稱為“馬爾薩斯陷阱”,它能解釋很多重大歷史現象,也得到了統計數字的印證。
擺脫馬爾薩斯的歷史劇本比如在英國,從公元前到1800年之間,居民的實際收入有過多次起伏,但始終沒有超過勉強維持溫飽的天花板。
在中國古代,糧食價格波動巨大。比如漢朝的谷物價格一般是每斗40—50錢,在豐年荒年之間糧價最大會有200倍漲跌。這表明人口和糧食的關系非常緊張。并且因為戰爭、瘟疫等事件人口會呈現大幅度的波動。中國西漢末年人口是6000萬,到西晉時下降到1600萬,唐代鼎盛時接近5300萬,唐朝末年又下降到1600萬,簡直就像一部馬爾薩斯編導的歷史劇。 “馬爾薩斯陷阱”從某個角度解釋了王朝周期律存在的原因。通常在某個朝代的初期,如果統治者不太昏庸,經濟發展得比較順利的話,人口繁殖會很快。但是過一段時間,因為馬爾薩斯陷阱的作用,糧食和人口就會達到緊張。在古代主要是靠天吃飯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天災使糧食歉收,就很容易引發饑荒和暴亂;于是舊的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建立,又開始新一輪的人口增長。

▲馬爾薩斯畫像
19世紀以前,這種治亂循環主宰著人類社會,直到英國工業革命,人們的生活狀況和收入水平取得突破性進展,才擺脫了馬爾薩斯陷阱,西方其他國家也通過工業化走出了困境。中國到了20世紀80年代才真正解決吃飯問題,但有很多貧窮國家為擺脫馬爾薩斯陷阱所作的努力至今也沒有成功。所以能否走出馬爾薩斯陷阱,是衡量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馬爾薩斯當年為解決人口危機,提出晚婚、晚育、不結婚、不生育等措施,正是計劃生育的初步構想。這種思想幾經演變,促成了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計劃生育政策。時至今日,中國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并逐漸富裕起來,但是計劃生育政策還影響著中國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活。
如果要說穿越的話,思想的力量才是名副其實,令人驚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