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介紹鐵線描的起源,創作人,以及鐵線描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和鐵線描的藝術特點、鐵線描的技法示意圖、應用等相關內容。 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線條外形狀如鐵絲,故名。是一種沒有粗細變化,遒勁有力的圓筆線條,為表現硬質布料重要技法。清·王瀛:“用中鋒圓勁之筆描寫,沒有絲毫柔弱之跡,方為合作。” 鐵線描的代表人物及其應用: 從繪畫作品看,顧愷之、閻立本、李公麟等畫家在作品中的勾線,都譽為“鐵線描”。鐵線描,適合于繪較為莊重的題材。方直挺進,行筆凝重,衣紋有沉重之感。 此種描法產生于魏晉隋唐之際,由鐵線描鉤勒成形的衣紋線條常常稠疊下墜,由鐵線描鉤勒成形的衣紋線條常常稠疊下墜,有若“曹衣出水”。 用中鋒,行筆凝重、圓勁,無絲毫柔弱之跡。相對于琴弦描顯得更粗些。 晉武帝司馬炎局部 閻立本 其特點是粗細大致均勻,像鐵絲一樣,堅韌有力。 步輦圖局部 閻立本 在實際運用中的技巧分析: 這副昭君出塞,冬裝質地厚重,如果是高古游絲描絕對襯托不出塞外的嚴寒氣候,配以緊抱著的琵琶展現了人物的優雅和婀娜多姿。線條人物的表情、姿態相統一,畫面顯得較莊重、典雅。 先做底稿。熟宣覆其上描正稿時,可先畫臉和手。注意臉部、手的勾線要圓潤、細膩。接著勾衣服和配件,注意勾衣褶時要使鐵線描的特點盡量表現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