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伐后班師回朝,此后,曹操在鄴城挖玄武池以訓練水師,并屯兵于許都之南,打算隨時南征。面對大軍壓境,章陵郡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勸劉琮投降曹操,他們認為曹操手中有漢獻帝,是以天子的身份前來討伐荊州,因此曹操占據大義,此時劉表新亡,劉琮剛剛接受荊州,無法抵擋曹魏大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讓劉備坐鎮荊州,也無法抵御曹操的進攻,不如直接投降了為好。 直到魯肅勸說孫權時說的那句“如果將軍您投降了曹操,那您又要去哪呢”,言下之意就是曹操恐怕難以容人,尤其是有孫權這種雄心壯志的人,曹操絕不會留下,再加上魯肅對降曹后的前景一對比,即便換成另外一個有抱負心的諸侯,也不會真的心甘情愿的投奔曹操。 還是在官渡之戰時期,劉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歸順曹操之心,等到劉琮投降,這些人自然是興高采烈,歡天喜地地接受曹操的爵位官號了。 面對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孫權還是很猶豫的,曹操在赤壁之戰前,那是風光無限,早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就以一兩萬人馬擊敗幾倍于他的袁紹,從而統一北方,勢頭很猛,正因為如此,荊州之主劉表得知曹操率軍南下,急火攻心而亡,他的兒子劉琮在投降派的慫恿下直接投降給了曹操。 但是人都是從利己的角度來考量,江東基業是孫權的父親孫堅、兄弟孫策耗盡畢生心血打下來的,到了自己的手上,兵強馬壯的就拱手讓人,這對不起祖宗,一旦投靠曹操,自己的下半輩子會遭遇什么樣的待遇也不好說。 孫堅依附袁術時,曾被袁術派遣到荊州進攻劉表,后被劉表部將黃祖埋伏射殺,在孫策崛起的時候,荊州依然是江東最大的仇敵,實際上,孫權早在曹操南征之前,就已經開始對江夏郡用兵,擊殺黃祖后,屠城掠民而歸。 但周瑜為爭奪荊州江北郡縣和曹仁交戰一年有余,曹軍其他將領和劉備屬將不可能閑著看熱鬧,所以,從其他將領的參戰記錄中可以知道,周瑜能夠放心的在江陵和曹仁作戰,是關羽在外圍給他牽制了其他曹軍。 文聘堅守不動,朝廷大臣們商量派兵救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