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可以更簡單嗎? 我經(jīng)常這樣問自己。 簡化生活,不要多余的東西,收到的東西,很多都過手不留。 如果旅行,行裝都很簡單。吃住行,都簡單。 對于物質(zhì),我沒有多高的期許,也不承載別人的期許。 因為,人本來并不需要太多東西,在生命的盡頭,也沒有什么東西能夠帶走。 那段時間,我買了單車,隨即添置了很多裝備,這似乎是與我要求的簡單相悖。 后來,那輛單車被萬惡的小偷偷走了,報了案也一直沒找回來;再后來,又買了輛折疊車。然后,是輪滑車。 有時候,需要它們,它們是渡我過河的舟子,過了河,將來可能就不需要了。 我要技能,但不被實物所拘。 就像很多人建議我買汽車,我通常問:我要來做什么呢?它對我有用嗎?我是因為原來的活動半徑夠大、公共交通不夠用才需要買汽車,還是,買了汽車以后能夠加大活動半徑嗎? 我是一個太理性的消費者,所以我很慚愧,沒有為中國的GDP多做貢獻。 我不買房而租房,因為我寧愿用那一平米的錢走世界; 我不買車,但我考駕照,因為需要的時候,我可以租車開。 我買單車和輪滑車,是因為我需要,一可代步,二可鍛煉。 人不能被物所役。所以,越來越簡單。 甚至連心也越來越簡單了。 喜歡的,就做,不喜歡的,就放一邊。 喜歡的人,就多接觸,不喜歡的,就客氣地推拒。 人生實在太短,喜歡的事都還來不及去做,又哪有時間去做不喜歡的事呢? 喜歡的人都還接觸不完,又哪有時間去多接觸不喜歡的人呢? 我行我素,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很相信自己,不會離經(jīng)叛道,不會有出格的不道德的表現(xiàn),講求個性但是是正當?shù)膫€性,與所有邪惡都不相關(guān)。 在簡單的生活里有簡單的歡喜,單純?nèi)缢⒖諝狻㈥柟狻⒒ā?/span> 我是一個很傻的孩子,而這種傻帶給我快樂。 01 我心思致密 但只用在值得的人與事上 對同事百般容忍,誰讓他們是同事呢?即使是在非工作時間打來電話,也有求必應(yīng),延伸開的。 對客戶周到細致,誰讓他們是客戶呢?因此會應(yīng)分公司同事的請求,抱病強忍不適前去培訓,哪怕培訓完立刻高燒。 幫助過無數(shù)的人,很多時候,在幫助完后,如同石沉大海,不會獲得一個謝謝。 但還是要做,因為,即使這不是直接職責內(nèi)的事情,間接的,仍然是一種責任。 對非同事,比較個性化。 對于在我繁忙中故意打擾的,堅決地拒絕。 不要奢望取得所有人的認可,也不必試圖去做那樣的努力,要交真心的朋友,而不是貪圖一個大俠的美名。 有些人不值得交往,不值得幫,在區(qū)分之后,才可以為人兩肋插刀,否則,就是身上插滿了刀,也沒意義。 對于真正的好朋友,不用別人說,幫助他們想到一些事情。 像秋葉要出新書,我在微博上發(fā)私信問杜子建,可否給我地址寄送一本以方便指正,杜子建給了地址后我才告知秋葉,又囑秋葉那個手機號碼只供寄送書籍,不要無謂打擾。 我心思致密,但只用在值得的人與事上。 別人說我冷漠,我亦無動于衷。 02 只欠能還得起的人情 只欠愿意欠的人情 這句話是從《遙遠的救世主》中看來的,很喜歡。 讓自己成為一個內(nèi)在和諧的人,盡量不假外求。 因為習慣了自己買書,所以即使出書的朋友說要贈送,也婉拒,會說:我覺得購買才是應(yīng)該的支持方式。 因為網(wǎng)上有很多的優(yōu)惠卡,所以不必給人要優(yōu)惠;不喜歡微博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己的優(yōu)惠信息,只有兩次轉(zhuǎn)了信息,一次是老狼的音樂會,不過沒中獎; 另一次是圣誕音樂會因為先打了電話得不到訂票信息于是私信詢問,但知道正確的信息后也就花錢訂票了。 只是搞笑得很,記錯了日期,在打的過去后才發(fā)現(xiàn)日期錯過了——我有時候是這樣烏龍的。 因為自己吃飯很隨意很舒適,而且不用照顧別人的口味,所以不貪圖別人請客。 只欠能還得起的人情、只欠愿意欠的人情。 還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同事邀請我去游潮汕,我提出要自己出錢才行,因為不想占用同事部門的額度。 我珍惜朋友給予的機會,自己也愿意發(fā)現(xiàn)并制造機會。 幫別人的忙,不求回報,別人幫自己,一定記得回報,這是區(qū)分,也是平衡。 但是不是時時刻刻地計較著,那樣的人生會太累,而且,不局限于一時。 如果今天別人請吃飯明天立刻回請,那就刻意了,反而讓人不舒服。 希望自己是令人如沐春風的,在一個大家都舒服的狀態(tài)里。 03 別高估人際關(guān)系 也別低估人性規(guī)則 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很好的領(lǐng)域,項目管理和知識管理同樣是。或者說,所有的專業(yè)領(lǐng)域,只要和人打交道,不能不了解人性。 知識中的know-who,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這里面有無盡內(nèi)涵,值得深入去探究。 不在漩渦里,不懂水流急,所以,要多去歷煉,不經(jīng)歷,不懂得。 但是懂得還不夠,要跳出來,否則,每天陷于人際紛爭中,事情可能就耽誤了。 了解人性,為的是幫助事成,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其實,很少有人的本性是壞的,人有不同的表現(xiàn),只是因為不同的利益訴求。 不要以為自己做的是好事,就可以爭得所有人的認可。 好事與好事之間,可能有利益糾葛,你做得好,有可能顯得別人做得不好,于是矛盾就出來了。 該爭的時候要寸土不讓,該讓的時候,也要寸土不爭,如果不想避過鋒芒,就要抱有殺身成仁的勇氣。 想要做好事又不得罪人,很多時候是難以兩全的,所以,不要一味追求人際關(guān)系好,好也未必好。 關(guān)系有它的生命周期,但卻不是嚴格地按照生老病死來區(qū)分,而是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展現(xiàn)。 比如在一段時間里,由于利益點不同,兩人的關(guān)系可能是僵的,但在另一段時間里,利益點趨同時,關(guān)系可能緩和。 這里說的利益,只是舉例,不是唯利益論。 事實上,人與人交往,越少機心,越會舒適;但是要明白,在工作場合,很難交到好朋友。 遇到了,是幸運,遇不到,不要奢求。 04 百般算計不如一顆單純的心 其實我一直是個很傻的人,很像郭靖,也不乏被人當傻瓜耍的時候,但不改其傻。 算計太累,而且會讓人防。我不喜歡和太算計的人在一起,因為太累。 我不喜歡算計人,因此安于自己的本分,不奢望有更好的發(fā)展。 有次和一位通過微博認識的朋友見面,甫見面,他就很直接地告訴我為什么想見我,還有他自己的情況。 我喜歡這樣的坦率,也告訴他我為什么愿意見,這樣的簡單,似乎不常見于成年人,但不等于沒有,簡單的人方會遇上簡單的人。 生命本來就是簡單的。 作者:蕭秋水,本文節(jié)選自《這一生,靜待時光檢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