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復習非要考上北大清華,否則還要繼續復習!雖說這種精神可嘉,但給人感覺是得不償失,為什么?因為十年的時間是很寶貴的,雖說為了考上清華北大而不遺余力的努力學習,感覺也沒有浪費時間!但我感覺還是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試想:如果你有這種實力與精力,考上其它大學后完全還可以報考清華或北大的研究生繼續深造,時間算下來不是更合算些嗎?如果沒有實力,你算花費更多的時間也不一定能考上,畢竟這樣的名牌大學錄取分是很高的。萬一考不上更是浪費了青春年華!這里舉兩個案例給大家參考。 記得過去有一位學生,學習成績很不錯,那年他的高考成績比重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超出了90分之多,按照這個成績上海復旦大學可以夠的上,因為前一年他的姐姐已被清華大學錄取,所以他根據這點為了達到心理平衡就填他心儀的復旦大學。問題是他就只填這一所大學,其它大學一概不填,也就是非復旦不要。由于復旦大學在我省的招生名額有限,而與他分數高的人還有一大批。為了保險起見,一般按志愿的梯度的高低進行選填,可是他非要上復旦不可,老師和家長都苦口婆心的勸告他也沒用。最后果然被其他高分的考生碰下來了,招辦看這么高的分數被碰掉太可惜了,打電話問他其它的本科院校愿意不愿意去讀?這時他已心灰意冷,當場拒絕了。在這樣的打擊下,前半年就呆在家里三心二意的復習,只是到了第二個學期才去高復班復習。當年高考成績公布分數掉了一大截,只勉強上了重點線,不要說復旦了,就是差的重點院校也不好填,所以一時的任性不僅造成了時間的浪費,目標更達不到了,心理的打擊可想而知,不是很遺憾嗎? 再舉一個例子,記得以前有一位女同鄉,高中畢業還比我早二屆,當時她高中畢業正好是四人幫剛粉碎,在那個讀書無用論的年代,她什么知識也沒有學來,但當時她有個很好的條件,就是她是居民戶口,可以考技校,盡管她的學習成績不好,但當時大家的學習基礎也都很差,所以她還是有機會進了技校學習。于是她抓住了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非常勤奮刻苦,結果二年技校畢業后成績跳到了全班第一名。本來她可以分配到工作可以很安心了,找一個對象成家過穩定的家庭生活。但她心理有一個夢想,就是考大學,她放棄了工作的機會,繼續復習考大學。于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進行高考復習,高考第一年只考上了一個專科學校(其實已很厲害,因為當時國家招生的人數很少),但她放棄了,理由是專科畢業還是會分配到原來的地方,但她心里的夢想是到大城市里,所以她又放棄了這個學習機會,繼續復習。第二年高考她如愿以償的考上了浙江工業本科院校,大學畢業后繼續考研究生,經過她的刻苦努力,最終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由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這是她努力奮斗的結果,也實現了多年來的夢想。 由上面的兩則例子充分說明,只要努力學習,就能考上心儀的大學,不然,只憑意氣用事,就難以達成目標。再回到前面的話題,十年時間的復習是不是太浪費時間了?有這樣的精力投入,可能早就研究生畢業了,而且也早就出來工作了。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都是一種青春的浪費!不應該鼓勵提倡這種鍥而不舍但浪費青春的精神。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吳善柳,多年復讀、多年參加高考,拒上北大,圓夢清華。稍微了解一下他的經歷,雖不想和大家一樣稱之為“高考瘋子”,但真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他,真瘋啊! 不了解情況之前,我還以為這家伙是為了名校巨額獎金。現在不少地方學校考取清華、北大有巨額獎金,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有媒體平臺報道某廣州地區狀元+清北,獎金甚至高達100萬。所以,上次某平臺報道了一個四年反反復復考取“清”、“北”的“考霸”。幫他粗略計算一下,按其當地政策,他四年起碼拿獎金50萬以上。吳是不是和那種牛人一樣也把高考看作“賺錢”門道?他的復讀高考經歷跨越2000~2014,201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應該有過名校獎金,但沒這么夸張。 所以,只能理解錄取清華成了他的執念和夙愿。光考慮工作的話,2001年他錄取北京交通大學,2004年完成學業。那個時候互聯網開始進入提速期,不光北京連我現在工作的三四線城市都處于高速發展期,對人才需求非常大。如果那個時候他進入職業市場,估計要重點培養。他若是想當教師的話,2007錄取北京師范大學就是機會,不用到2018完成清華大學學業后再成為高中教師,這近10時間他早就從年輕教師成為教師骨干啦! 可是,大家認可的人生道路他偏不走。為了圓夢清華,他花了14年時間。這種人神操作我服氣但不支持。多年前我身邊也出現過一個“高考瘋子”,多年復讀沒成功他最終也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父母活著父母養,現在靠弟弟養著他和他的家庭。吳善柳,這個“高考瘋子”最終以一種成功的姿態出現,但他真的成功了嗎?如果2014年他沒有考取,他是不是還在復讀?是不是準備一輩子復讀?這和某些韓國人借口考公務員40幾歲不工作“啃老”有何區別?一超級“巨嬰”而已。 好在這人雖以狂熱的姿態圓清華之夢,30幾歲,倒是開始有點腳踏實地,選擇成為一普通高中教師。不過,我希望他的“8年復讀、10年高考”經歷不再在他的學生身上復制。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像吳善柳這樣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拿出自己最美好的十年敢打敢拼,矢志不渝的人不多,吳善柳勇于追夢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正是這份韌勁與拼勁,吳善柳最終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清華大學。 為什么要高考十年? 十年,不管對于誰,都顯得非常重要。吳善柳用十年證明自己,他是廣西欽州市理科狀元。32歲,別人已經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業,已經為人父母。32歲的他才剛剛畢業,一無所有。他被別人戲稱為“高考專業戶”或“高考瘋子”,復讀八年終成神。自2007年起到2014,輾轉浦北中學、靈山中學、欽州一中、欽州二中等四地參加高考復讀,2014年,吳善柳被清華大學錄取。期間,他已經被國內多所名校,但都選擇放棄。 通過他的母親得知,考取清華是吳善柳多年的追求。 從他的復讀經歷可以看出,所錄取的大學基本都是名牌大學,在國內排名都比較靠前,但他還是毅然選擇放棄,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很是令人敬佩。 雖是清華畢業,卻去高中當數學老師? 花掉最美好的青春來追求自己的夢想,隨意成功考入清華大學,但因為年齡偏大,就業問題出現。2018年吳善柳清華畢業后選擇去高中當全職數學老師,大多數人認為這有點大材小用,很難理解。據說是因為年齡偏大導致。 十年的美好時光用在追求夢想的學校上,到頭來卻去高中當數學老師,聽起來有點入不敷出。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呢? 個人觀點 人生在于拼搏與奮斗,拼搏與奮斗的資本在哪,并不是青春。理性做人,吳善柳的做法很值得人欽佩,但不提倡。人生沒有幾個十年,清華大學是好,但拿出十年的時光來考取清華大學就顯得有點任性,有點愚蠢。人生價值的實現并不是考一個好的大學就能實現的。 你們怎么看待這件事,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