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永恒 1946年,為慶祝牛頓誕辰300年,英國皇家學會邀請了全世界36個國家的科學團體到倫敦出席紀念會,何澤慧在清華的老師吳大猷和周培源也在獲邀之列。何澤慧關于正負電子彈性碰撞的研究報告也獲準在這次會上宣讀。 此時,中國已經有了制造原子彈的設想,吳周二人參會時見到了錢三強和何澤慧,周培源邀請錢三強回清華任教,并展開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這次會議為夫婦二人后來回國也埋下了伏筆,而此時,他們兩人在居里實驗室的研究還在繼續。 三分裂四分裂發現 把科學帶回祖國 在居里實驗室,何澤慧加入了錢三強的研究小組,從事原子核物理的實驗研究。在這個小組里,何澤慧接觸到了核乳膠,后來回國后改進核乳膠的制作技術也成為了他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用核乳膠研究鈾原子的裂變的工作很辛苦,身體固定一種姿勢,長時間的觀察,時間長了,周身酸痛疲勞。后來錢三強回憶,初次實驗的時候,就觀察到了大量的裂變徑跡,也找到了一些三叉形狀的裂變徑跡。但同組的青年耐心不夠,直到何澤慧加入之后,她耐心細致,又有毅力,最后找到了最多。 而在法國《原子》期刊上,錢三強以《1946年11月22日法蘭西學院的一項發現—— <鈾裂變的新方式 >》為題,講述了何澤慧發現鈾的四分裂的過程。他們將發現的第一個四分裂的徑跡照片發給了居里夫婦。隨后,何澤慧又發現了第二個四分裂事例。 1947年,居里夫婦在巴黎召開的一次國際快訊會議上公布了錢三強和何澤慧夫妻倆發現的鈾核裂變的新方式——三分裂四分裂,而何澤慧也因為這項發現被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除了參加錢三強小組發現了三分裂和四分裂之外,何澤慧也進行自己獨立的研究,她通過實驗,推出了釷裂變時放出的動能。 由于科研上的重要成果,1946年錢三強獲得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第二年,他又晉升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 夫妻二人此時在法國科學界已經聲名鵲起,尤其是錢三強。然而,他們卻很堅定,未來自己會回到貧窮落后的祖國,用科學改變祖國的現狀,這正是他們漂洋過海,孜孜不倦研究的目的。 1948年,錢三強和何澤慧夫妻倆告別居里夫婦,抱著不滿半歲的女兒錢祖玄(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祖父錢玄同),回到了中國。 ![]() 闊別了家鄉12年的何澤慧,再次回到了蘇州,夫妻二人的采訪和演講邀請紛至沓來。而二人收到的工作邀約更是多,本文開頭提過,周培源曾邀請錢三強去清華。此外,北平研究院,南京的中央大學和中央研究院也都發出了邀請。 而當時一些名校都是不允許夫婦同在一個學校的,最后,經協商,錢三強去了清華,而何澤慧到了北平研究院。 山河易主 科學永恒 1948年9月,北平研究院決定,鐳學所改為原子學研究所,聘錢三強為所長,何澤慧為研究員。接過印章之后,錢三強在9月底正式組建了原子學研究所。 早在二戰時,美國原子彈的爆炸在全世界引起了原子能研究的熱潮。北平研究院迅速反應,擬在鐳學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原子學研究所。1945年,這個提議獲得了國民政府核準。1946年,北平研究院爭取到了美國友人的捐贈,獲得自動脈沖記錄器、蓋革米勒計數器和薄云母窗式蓋革管等原子科學研究儀器。 然而,此時的時局,已經不允許科學有更多的發展了,北平更是日益動蕩起來。 1948年,錢三強沒有聽從當時教育部長的安排離開,而是留在了北平。第二年1月份,北平和平解放。清華大學也成立了新的領導班子,錢三強擔任物理系主任。 山河易主,可何澤慧錢三強夫妻倆的科學事業還是得繼續進行,1949年3月,錢三強帶著新中國第一筆科學外匯前往布拉格,參加和平擁護者會議的同時,也采購原子學研究用的儀器設備。 北平研究院的院務會議就由何澤慧來代勞了,同時,她還開始在北京輔仁大學兼任講師。這一系列工作中,她已經深刻地體會到了時代的變遷。 1950年,在原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和原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核物理部分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到了第二年,全所分成了7個大組,何澤慧成為第二組乳膠組的組長。 作為建設中的全國核物理研究的中心,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學術空氣很濃,學術交流活動也很多。然而,就在研究所各項工作剛剛展開的時候,1952年春天的“三反”運動及隨之而來的思想改造運動,讓科研工作基本停止。 政治形勢是多變的,然而,科學精神卻是推動人類進步永恒的動力,作為科學家,何澤慧的研究還遠遠沒有結束。 孫漢城、劉曉、錢思進《何澤慧傳》 何澤慧:中國的“居里夫人” 何澤慧:率真而溫暖的蘇州女兒 何澤慧和她的中學 中國婦女傳記詞典 “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院士逝世 著名物理學家何澤慧院士逝世 享年97歲 |
|
來自: 昵稱7039678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