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馬 編輯■王成海 人們都知道張飛是黑臉,但迄今我們還沒有在史籍中發現關于張飛相貌的哪怕只言片語的記載,因而他到底是不是黑臉,難知其詳。宋元話本《三國志平話》雖然以很大篇幅講張飛,但并沒說他臉黑;即使是小說《三國演義》,也沒有明確說張飛是黑臉。那么他的黑臉是從哪里來的,是誰給他安排了這張極具代表性的黑臉呢?分析起來,這與元明清以來三國戲劇的繁榮興盛有直接關系。在這些戲劇中,張飛是一個極有性格特色的人物,是演員需要重點對待的角色。角色都有扮相,也就是臉譜,那么給張飛一個什么顏色的臉譜呢?“桃園三結義”中劉備“面如冠玉”,是白臉;關羽“面如重棗”,是紅臉;那么剩下的顏色已經不多,只有黃、綠、藍、黑四種可用。在臉譜中黃臉屬病態,綠臉是強盜,藍臉是妖精,對張飛都不合適,那么只有把一張黑臉給張飛了。更重要的是,張飛也需要一張黑臉,來顯示他粗猛暴躁、疾惡如仇、敢作敢為的個性。可以說,一張黑臉,既是臉譜藝術顏色搭配的必然選擇,也是后世對他人格需要上的外在體現,因而被才廣大人民群眾所普遍接受。 |
|
來自: 新用戶0686839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