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每一個角落都擁有著屬于那個時代的英雄,他們就像是在夜幕中的點點星光,拼盡全力的散發(fā)著光芒,照亮、點綴、美化整個夜幕,讓那個本應殘酷、冷血無比的時代變得也尚有一絲溫暖,溫暖著那個時代的百姓,溫暖著后人的記憶。 在革命的過程中,無數(shù)生命的犧牲是每一次戰(zhàn)爭的獻祭,而每一滴戰(zhàn)士的鮮血都是戰(zhàn)爭最真實、最冷酷的內(nèi)核,將士和革命者們用自己的生命在追求著他們心目中的信仰,不惜為自己心中的信仰獻祭一切。 屈辱是篆刻在那段歷史的每個人的記憶,而熱血是那段歲月里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性和堅持,為了讓中國走出那樣黑暗的窘境,所有的華夏兒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時代獻出努力。 不論你是軍人,還是作家,亦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看著敵人的鐵蹄肆意的踐踏祖國的疆土,手中的拳頭握緊,心底的驕傲在一遍遍的吶喊著身為華夏兒女的責任。生于華夏,守護著這個國度的疆土和和平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他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拼盡全力守護著自己心中的信仰,不計回報,不畏生死;他是每個戰(zhàn)士的榜樣,在沙場之上浴血奮戰(zhàn),在祖國的最前線捍衛(wèi)著民族的尊嚴;他是長征途中的守衛(wèi)者,是整個軍隊可以放心渡江的保障,默默的守候在戰(zhàn)友的身后,成為一道阻隔在敵人炮火和戰(zhàn)友之間的'高墻'。他便是那個時代的'為人'、'英雄'——李德才。 少年的希望,革命的曙光1904年,在江西省萍鄉(xiāng)宣風鎮(zhèn)祈源村這樣一個與外界幾乎隔絕的小村莊里,一個焦急的男子在自己的家門口來回徘徊,空氣仿佛都慢慢寂靜了下來,整個世界都在陪伴著這個男子一起緊張。 忽然一個嬰孩的嘹亮的哭啼聲打破了這片寂靜,男子放松了自己的心情,而這個世界也好像回歸了正軌,在所有人的期待之下這個孩子第一次擁抱這個世界,他便是李德才。 對于李德才而言,自小自己生活的村長與外界的接觸并不深入,但是在那樣一個國家恥辱、百姓民不聊生的時代這片土地之上沒有真正的'世外桃源'。盡管李德才的童年一直都在跟隨著父母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三是李德才的父母卻也在不斷教育他一個國家的驕傲和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 年少的李德才看著這個國家在一步步的走向沉淪,這個國家的百姓在地獄里痛不欲生,這片土地上的敵人肆意的踐踏、摧毀這個國家,李德才小小的心中種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成為戰(zhàn)士,成為可以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是當時的李德才心中最大的夢想。 1930年,在家中的土地剛剛耕作完后的李德才在回家途中見到了村后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舉著并不先進的槍支,卻從不打家劫舍、禍害百姓,反而對于那些地痞豪紳多加整治,在他們身上,李德才好像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希望。 在一點點的深入了解之后,沒有絲毫的猶豫,李德才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告別父母,加入了中國紅軍,成為了一名守候國家的戰(zhàn)士。 長征路的'土佬'參軍的李德才在軍隊的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異,不論是在戰(zhàn)場之上,亦或是行軍途中,李德才永遠是沖鋒在最前方的一個,憑借著出色的表現(xiàn),李德才在1933年正式通過了黨的考核和篩選,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在部隊的生活可謂艱難,每個戰(zhàn)士的生計有時都難以保障,但是從未有一個人喊過累,說過后悔。 我黨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在國共兩黨徹底的'撕破臉'后,國民政府都對我黨進行了數(shù)次的圍剿行動,但是都在主席的帶領(lǐng)下成功的'反圍剿',甚至打傷敵軍元氣。奈何在第五次的反圍剿行動中,因為我黨內(nèi)部的指揮人員更換,此次反圍剿行動讓我黨損失慘重,甚至不得不正式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 跟隨大部隊的李德才是一位優(yōu)秀的機槍手,更是一位合格的戰(zhàn)士,從未在戰(zhàn)場只是后退過一步是李德才身為中華兒女的驕傲和自己融在骨血中的堅持。 因為李德才自小生活的環(huán)境較為封閉,對于一些新時代的設備并不熟悉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所以'土佬'的稱號便徹底的在李德才的身上扎根。 強渡大渡河的'守護者'長征的傳奇故事至今仍讓在學生的課本里被細細的描寫,那一個個傳奇的故事被無數(shù)作家用生動的文字撰述,成為歷史上的點點光芒。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的故事是最驚心動魄、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十八位將士將自己的生命置之腦后搭建部隊前進的橋梁。 沒有人會注意在這個故事的背后,死守在部隊的最后方,守護著十八位勇士、與敵人拼死搏殺的機槍手究竟付出了多少。在初初定下這個計劃時,誰堅守在部隊的最后,保障著著18位將士的生命成為了一個艱難的抉擇。 聶帥沒有絲毫的猶豫便決定了人選:'讓'土佬'過來!'聶帥給自己的手下不斷的保證著這個李德才的能力,將他的技術(shù)吹噓到了極致。接到命令的李德才很快便趕來,但是對于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兵警衛(wèi)員并不讓他通過,脾氣同樣火爆的李德才便向警衛(wèi)員喊道:'你進去就說土佬找他!' 聽到警衛(wèi)員傳話的聶帥匆匆的出來,并且走到門口相迎,經(jīng)過縝密的考量布局,李德才正式擔任了這一職位。在強渡大渡河的過程里,李德才憑借著自己的戰(zhàn)斗經(jīng)驗指揮著戰(zhàn)士與敵人血拼,誓死保衛(wèi)著18位勇士的生命,李德才沒有辜負聶帥的信任,而他也成為了'強渡大渡河'里背后的英雄。 在革命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的'土佬'李德才,在1955年的全國授銜儀式上被正式授予大校軍銜,盡管職位并未很高,但是李德才在歷史上所留下的所有輝煌都會永不熄滅。 文/文史旺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