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大嘴,這是我找工作的第四個月。 在這個冷清的招聘季里,我一邊忙著準備畢業論文,一邊不停地刷手機: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公眾號、招聘網站、線上招聘會、雙選會上的理想崗位。 批量投遞了上百份簡歷,終于有幾家公司有回復。今天,我要接最后一個公司的視頻面試。 視頻面試開始了。透過視頻,我看到公司裝修高端大氣上檔次,面試官穩重、可靠,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拿下這個offer。 可是,當我們聊到一半,面試官突然問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如果我褲子拉鏈開了,你怎么提醒我?” Emmmmm……不找工作,都不知道面試官問的問題能有多刁鉆。 問奇葩問題,是為了什么? 面試的時間有限,HR必須在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之內考察面試者。 為了提高面試效率,專業的HR一般不會問沒有意義的問題(寒暄、拉近面試者距離的問題除外),問的問題都是為了考察面試者的某一項能力。 子喬去面試,遇到的奇葩問題 因應屆生缺乏工作經驗,對于未來工作或者具體崗位的認知也較為模糊,所以,面試官在招聘過程中,更多是對應屆生的綜合素質、崗位勝任力可能性,做出評估和預測。 崗位勝任力,是指能夠鑒別某一工作(或組織、文化)中績效優異者與績效一般者區分開來的動機、特質、技能或能力、態度、價值觀等。 企業招聘基于冰山模型的選拔,圖片來自北森 而基于勝任力和冰山模型,很多企業開發了自有的素質模式,大體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識、技能和經驗,第二部分是能力、邏輯性、影響力,第三部分是價值觀、誠信、敬業度。 數據顯示,企業總體來講關注的前四位的勝任力是:認真負責、學習能力、團隊合作和抗壓能力。企業更喜歡會合作、執行力強、經得起折騰和適應性好的畢業生。 奇葩問題,應該怎么回答? 帶著拿offer的決心,做了完全的準備,卻栽在了奇葩問題上,難免會不甘心。 但就連名企的面試,也少不了問一些奇葩問題,比如: 假如你被縮小到一支鉛筆的大小,人體密度不變,并把你放入一個攪拌機里,一分鐘之后就會開啟,你怎么跑出來?——高盛/特斯拉/谷歌 如果上帝賦予你超能力,你是選擇隱身還是會飛?——微軟 這個房間能裝下幾個氣球?——普華永道 整個上海有多少塊磚?只考慮住宅。——德勤咨詢 為什么井蓋是圓的?——Google 其實,這種假設性問題、偽命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在回答問題前,根據自己應聘的崗位來審題,“投其所好”。你的答案是什么,關鍵要看對方要什么,且不要只說“怎么做”,還要說“為什么這樣做”。 一位HR表示,“我們在面試的時候,并不是想聽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希望你在這個過程顯示出自己是否匹配我們崗位的用人需求、跟我們的價值觀是否吻合。 比如說最簡單的,問你最喜歡的運動是什么,而你喜歡籃球,我們并不想聽到你多喜歡籃球,你多熟悉NBA規則歷史,你多崇拜哪個球星。 而是希望聽到你在喜歡籃球這個運動過程發生哪些事,體現出你的團隊精神、不服輸精神、奮斗精神等等。” 以開頭的問題為例,像是留紙條、要聯系方式后發消息提醒等方式,是可行的。帶著善意去提醒,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不讓他人感到尷尬,是最基本的態度。 在提出做法之后,還可多談一下面對這種尷尬場景時候自己的心態,或說說你過去有處理過類似情況的經歷。這樣能勾起面試官多跟你交流,也讓面試官看到你過去的經歷/能力,感受到你的真誠。 總體而言,回答這類問題,先準確判斷情況,再確定下一步的行動。著重體現你的解答思路,讓面試官看到你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試時,什么樣的公司不要去? 不管面試官問什么樣的問題,都是想考察面試者的思維、性格、價值觀、應變能力…… 面試時,難免會遇到面試官各種各樣的奇葩問題,比如被馬云開除的一位培訓師就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怎么把梳子賣給和尚? 不過,不是每個面試官都那么靠譜。有的問題問得不好,不僅會掉價,也是對面試者的不尊重。 如果遇到一些問很low的問題HR,之后又收到了offer,可以選擇不去入職。 遇到特別不靠譜的問題,甚至不回答問題,扭頭就走,都行。 當你在面試時,遇到以下這樣的公司,千萬別去: 1、對工資福利和工作時間遮遮掩掩。 2、不尊重面試者,一開始面試直接用教導者的姿態。 3、讓求職者交工服費、培訓費。勞動法規定,這些費用應是用人單位出的。 4、面試問題奇葩且多與工作無關,比如一家廣告公司問酒量、問會不會唱歌等,但全程沒有問專業、簡歷上的內容。 5、老板全程吹牛、畫餅,顧不上問面試者的情況,這家公司的業務可能不是很好開展。 在《萬萬沒想到》里,藍翔畢業的王大錘,為了面試成功,提醒經理拉拉鏈。盡管他被錄用了,但卻是一個負責看廁所的工作。 王大錘成為了廁所管理員 孫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尊重,是面試的基礎。有時候,不必為了得到一份不值得的工作委屈求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