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梯形圖程序設計是可編程控制器應用中最關鍵的問題,PLC梯形圖程序設計常用方法有經驗設計法、順序控制設計法和邏輯代數設計法等。 PLC梯形圖程序用經驗設計法編寫,是沿用了設計繼電器電路圖的方法來設計梯形圖,即在某些典型電路的基礎上,根據被控對象對控制系統的具體要求,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梯形圖。有時需要多次反復地進行調試和修改梯形圖,不斷地增加中間編程元件和輔助觸點,最后才能得到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因此,所謂的經驗設計法是指利用已經的經驗(一些典型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等),對其進行重新組合或改造,再經過多次反復修改,最終得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 這種設計方法沒有普遍的規律可以遵循,具有很大的試探性和隨意性,最后的結果也不是唯一的,設計所用的時間、設計質量與設計者的經驗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有人就稱這種設計方法為經驗設計法,它是其他設計方法的基礎,用于較簡單的梯形圖程序設計。 用經驗設計法編程,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步驟。 [1]控制模塊劃分(工藝分析)。在準確了解控制要求后,合理地對控制系統中的事件進行劃分,得出控制要求有幾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要實現什么功能、因果關系如何、模塊與模塊之間怎樣聯絡等內容。劃分時,一般可將一個功能作為一個模塊來處理,也就是說,一個模塊完成一個功能。 [2]功能及端口定義。對控制系統中的主令元件和執行元件進行功能定義、代號定義與I/O口的定義(分配),畫出I/O接線圖。對于一些要用到的內部元件,也要進行定義,以方便后期的程序設計。在進行定義時,可用資源分配表的形式來進行合理安排元器件。 [3]功能模塊梯形圖程序設計。根據已劃分的功能模塊,進行梯形圖程序的設計,一個模塊,對應一個程序。這一階段的工作關鍵是找到一些能實現模塊功能的典型的控制程序,對這些控制程序進行比較,選擇最佳的控制程序(方案選優),并進行一定的修改補充,使其能實現所需功能。這一階段可由幾個人一起分工編寫程序。 [4]程序組合,得出最終梯形圖程序。對各個功能模塊的程序進行組合,得出總的梯形圖程序。組合以后的程序,它只是一個關鍵程序,而不是一個最終程序(完善的程序),在這個關鍵程序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的對程序進行補充、修改。經過多次反復的完善,最后要得出一個功能完整的程序。 因此,在程序組合時,一方面要注意各個功能模塊組合的先后順序;二是要注意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聯絡信號;三是要注意線圈之間的聯鎖(互鎖)信號;最后不要忘了程序結束時要有程序結束指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