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遼陽 在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7世紀期間, 遼陽一直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眾多,商業、手工業發達,又是軍事中心,戰略地位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秦漢設遼東郡,唐代設安東都護府,元代曾作為遼陽行省的治所所在,明代設遼東都指揮使司, 遼陽在東北 一直是開掛的存在。 隨著明朝的統治危機加深,社會矛盾加劇, 東北的建州女真部開始崛起,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隨后遷都到了撫順新賓的赫圖阿拉,被封為“興京”。努爾哈赤取得薩爾滸大捷之后,乘勝追擊,率領大軍一路攻破了沈陽 、 遼陽 。 遼陽是遼東都指揮所的治所,遼東經略、遼東巡撫、 遼陽總兵的常駐地,是明朝防御后金的重要據點。 遼陽的淪陷,意味著明朝在遼東地區統治的土崩瓦解。 攻克遼陽之后,欣喜若狂的努爾哈赤馬上決定從赫圖阿拉城遷都至遼陽 , 遼陽遂成為大清入關之前的第二座都城,名曰“ 東京 ”。一方面 遼陽占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位于明、 朝鮮 、 蒙古接壤之處,東可挾朝鮮 ,西可扼蒙古 ,南可與明朝形成對峙;另一方面遼陽經濟發達,物產豐富,可以為后金軍隊補充給養,是理想的后方根據地。 后金對漢人實行民族壓迫的政策,遭到了漢人的頑強抵抗,使得后金在遼陽的統治難以維持,再加上抗金名將毛文龍占據皮島,努爾哈赤每次出征都要提防毛的海上偷襲,對后金構成了威脅。另外戰火紛飛, 遼陽的百姓死的死,逃的逃, 遼陽成了座空城,廣佑寺等古跡也燒毀于戰火之中,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努爾哈赤不顧群臣的反對,毅然遷都到沈陽 , 即盛京。隨著沈陽的崛起, 遼陽不再是“ 東北第一城”,地位呈直線下滑,淪為了一座鮮為人知的小城市。 郊區篇 1. 東京城 作為前清時期的關外三座都城之一,如今的東京城只剩下一座門洞和一小段城墻,僅存的這道城門叫做天佑門,是為東京城的南城門。看著天佑門形影單只地矗立在遼陽市的郊外,凄涼之情油然而生,想當年也是車水馬龍,一片繁榮景象,現在只空留幾聲嘆息,令人唏噓~ 后金在遼陽實行的“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政策,引起了當地漢民的強烈不滿, 遭到了激烈的反抗,時常有暴動發生,甚至有人在努爾哈赤居住的汗城內的井里投毒。不堪其擾的努爾哈赤決定放棄遼陽老城,主持在太子河東岸興建東京城, 東京城沿襲了女真人“據岡建城”的習慣,建在臨河的臺地上,城郭圍繞著一個山丘而建,宮殿建于城西 的土崗上。努爾哈赤看中這里的地勢,可居高臨下,便于防守。 不料 東京 城剛剛建成,努爾哈赤便又決定遷都盛京了,這些是后話。 東京 城雖然作為都城的時期較短,不過后金的許多重要政策都是在這短短四年期間制定的,其中包括“計丁授田”、八貝勒共同執政、推崇喇嘛教、與 蒙古 聯姻擴充軍事實力等等,為滿清后來入住中原奠定了基礎。 東京城 東京城 東京城 2. 東京陵 “關外三陵” - 撫順的清永陵、以及沈陽的清昭陵、福陵聲名遠揚,而關外的另一座清代皇家陵寢 - 遼陽的東京陵,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了,規模上也小了不少。但從時間順序上來說, 東京陵其實是清朝第一座皇家陵園,努爾哈赤的祖先一開始就是葬在這里,不過后來順治把東京祖陵遷到“興京” 撫順 , 東京陵就降級為清王爺陵園了。 想看個東京陵不容易,它并不對外開放,一些慕名而來的人看著緊鎖的墓門只能望門興嘆,帶著遺憾離開了。只有我們堅持下來,通過當地人的指引,在村委會找到了文物管理員,順利參觀了 東京 陵。 東京陵現存三座墓園,墓主人分別為努爾哈赤的兩個弟弟舒爾哈齊和穆爾哈齊,以及長子褚英。我們只看到了舒爾哈齊和褚英的陵墓,穆爾哈齊墓與其他兩座墓不在一塊,淹沒在了村子里的民居中。 東京陵 東京陵 走進舒爾哈齊陵,規模不大,不過收拾的干凈整潔。陵園內有座碑亭,碑亭后是舒爾哈齊的陵墓。舒爾哈齊作為僅次于努爾哈赤的后金二號人物,戰功顯赫,為清朝的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 兄弟二人少年時共患難,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哥倆齊心合力的南征北戰,共同開創出一番事業。舒爾哈齊成為和哥哥努爾哈赤并駕齊驅的人物,手下掌握精兵強將,還和哥哥一起進京接受朝廷賞賜, 朝鮮 使臣來進見需要同時拜見兄弟二人,并行同禮。 漸漸的舒爾哈齊變得不滿足于屈居兄長之下的地位,開始圖謀不軌,甚至想自立為王。努爾哈赤處死了舒爾哈齊的兩個兒子以示警告,本要將次子阿敏也一并誅殺,皇太極等人的極力求情,才讓阿敏逃過一劫。舒爾哈齊被幽禁起來,48歲去世。有人說他是被努爾哈赤殺害的,事實究竟怎樣就不得而知了。阿敏雖因皇太極求情而保住一條性命,最終卻也重演了父親的悲劇,想要自立門戶,落得了個被皇太極囚禁起來,在獄中死去的下場。 東京陵 東京陵 東京陵 東京陵 相比舒爾哈齊墓,褚英墓就顯得更加簡單了,只有一座墳墓叫“太子墳”,連碑都沒立。看過《孝莊秘史》的都知道大貝勒代善,殊不知前面還有個褚英才是努爾哈赤的長子 ,努爾哈赤一直把褚英當成王位繼承人悉心培養。褚英屢屢立下戰功,然而性格決定命運,褚英個性專橫跋扈,心胸狹窄,曾暗中做法詛咒他的父親和其他貝勒速死。努爾哈赤一氣之下把他囚禁起來,隨后又將他處死,于是褚英在36歲那年結束了他的一生。 兩座陵寢都彌漫著同室操戈、刀光劍影的血腥味道,也許這就是生在帝王之家的悲哀吧。 東京陵 東京陵 3. 燕州城遺址 感謝朋友的推薦,讓我得以一見保存如此完好的高句麗山城遺址。這里所說的完好不是因為它修復的很完好,而是完好的保存了燕州城的原始樣貌,這種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才是我們這些訪古愛好者想要看到的。我驅車從遼陽市中心開往位置偏僻的燕州城,夕陽西下映照著波光粼粼的太子河和蜿蜒曲折的燕州城遺址,有種滄桑的美感和厚重的歷史感~ 燕州城建于403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東晉時期高句麗占據遼東的時候,所修建的軍事城堡,喚作白崖城。唐貞觀年間,高句麗聯合百濟進攻新羅,新羅馬上派使者向大唐打小報告,唐太宗下旨讓高句麗退兵卻被拒,于是唐太宗御駕親征,前往遼東討伐高句麗。李世民出馬,擺平個高句麗只是小菜一碟,白崖城主招架不住唐軍的攻勢只得投降,史稱“白崖城之戰”。白崖城改稱巖州城,現在燕州城的名字就是由此演變而來。 燕州城東、西、北三面砌成城墻,南側懸崖臨太子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制高點上還有瞭望臺,為明代建筑。望著殘垣斷壁下靜靜流淌的太子河,遙想當年的血雨腥風,多少故事都湮沒在這廢墟之中。 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遺址 燕州城遺址 市區篇 1. 廣佑寺 廣佑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最早的寺院之一,始建于東漢時期, 遼陽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廣佑寺自然也成為東北地區最具影響力、最具規模的佛教寺院。1900年沙俄攻占遼陽 ,廣佑寺毀于大火之中。現在的廣佑寺是2002年重建的。廣佑寺擁有五項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青石牌坊、青銅香爐、大雄寶殿、木質釋迦摩尼坐像、世界最大的宮燈。巍峨的廣佑寺以 遼陽 白塔為背景,依稀還可見遼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廣佑寺 2. 遼陽白塔 雖然清朝之后遼陽府在東北的地位被沈陽取代,但雄偉壯麗的遼陽白塔依舊傲然屹立在遼陽市區,供游人撫今追昔。 遼陽白塔為東北之最,我國六大古塔之一。修建于金代的遼陽白塔,乃金世宗完顏雍為其母貞懿皇后建造,其母就埋葬于此塔。女真族有個習俗,就是“父死則妻其母 , 兄死則妻其嫂 , 叔伯死則亦如之”。深受漢族文化熏陶的貞懿皇后不愿遵循此舊俗,果斷削發出家了,臨死前留下遺言,要葬身于佛塔之下,金世宗謹遵母命,修建了這座寶塔。 遼陽白塔 遼陽白塔 遼陽白塔 遼陽白塔 3. 曹雪芹紀念館 關于曹雪芹祖籍的問題,一直備受爭議,目前就有四個地方在爭奪曹公故里的所有權,除了遼陽之外,還有遼寧鐵嶺 、 河北唐山和江西南昌 ,都熱心于紅樓夢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 遼陽在清代吳公館的基礎上修建了曹雪芹紀念館,曹雪芹的祖籍在遼陽這一說法經過了胡適的論證,也得到了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的鼎力支持。 明洪武年間,曹雪芹的始祖曹俊從山東隨軍戶戍邊來到遼陽定居,曹家逐漸發展為當地的名門望族。明末努爾哈赤攻占遼陽之后,在此定都,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彥歸附了后金,在遼陽又是修園又是修廟。之后曹家為滿清包衣奴才,追隨滿洲貴族立下軍功,奠定了曹家基業。隨滿清入關后更是盛極一時,到曹雪芹的爺爺曹寅這一代可謂登峰造極,曹寅為康熙的御前侍衛,后任江寧織造,康熙六下江南 ,有四次住在曹寅家。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 4. 王爾烈紀念館 遼陽有位“ 關東第一才子”王爾烈,是嘉慶的老師。王爾烈出生于書香門第,其家族先后出過30多名進士,父親王縉為直隸深州學正。王爾烈從小飽讀詩書,展現出過人的才華,被譽為“ 遼陽神童”。后來參加科舉,中了二甲第一名(古代稱傳臚),乾隆欣賞其才華,拜其為顒琰的老師,并委任其參與《四庫全書》的編纂。王爾烈七十大壽的壽屏收藏在遼陽博物館,上面有劉墉、紀曉嵐等名流的題字。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王爾烈紀念館 5. 遼陽市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讓我們了解遼陽作為“ 東北第一城”的過去。博物館的原址是彭公館,民國時期東三省官銀號總辦、 東北邊業銀行總裁彭賢的宅邸,有點宮廷范兒。王爾烈的壽屏是 遼陽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另外東京城出土的琉璃瓦、門額、磚石等也收藏在這里。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 6.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壁畫墓群分布在太子河沿岸,散落在田野之中被封閉保護起來了,想了解壁畫墓群的只能來壁畫館參觀。 遼陽壁畫墓群是在1918年被發現的,是中國第一座考古發現的漢代壁畫墓。壁畫館里有1:1比例的復制品,逼真地復原了兩座壁畫墓,還收藏有壁畫拓片以及壁畫墓出土文物,展示了東漢末年和漢魏之際的豪門生活。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遼陽漢魏壁畫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