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過高易扭腳,腳趾擠緊走路飄。 高弓足的典型特點是: 1、足底內側離地面過高,嚴重的話會造成足內翻,在自然站姿下,小腿中線和腳跟中間連起來,這條線下端向內偏移。 2、足踝內側壓力過大,外側張力過大。踝關節力量不均衡,走路時重心發生偏移,容易扭轉腳踝。 3、踝關節力量不均衡,鞋底外側磨損比較大。 4、由于過多的力量向腳底外側偏移,腳趾容易蜷縮在一起,不容易向兩側伸展張開。 5、足弓過高,導致足內翻,無法正常負重行走,步態異常,造成足部負重失衡,重心集中在腳底前、中外側,磨出厚繭。 足弓過高對身體的影響是什么? 1、導致小腿變粗,向外展,小腿中間難并攏。 足內翻導致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重心偏移,力的傳導失衡,進而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常見的現象是,走路或跑步時,腳底外側受力比較大。 腳底和地面的沖擊力會作用到小腿外側,造成小腿向外擴展,形成O型腿,小腿腓骨側肌肉增厚,拉力較大,小腿中間難并攏。 2、損傷膝關節 隨著足內翻,小腿向外展,這樣膝關節之間的壓力失衡。 上圖:長期足內翻(高弓足)導致小腿腓骨側向外展,膝關節內側壓力加大,外側張力加大。造成膝內翻,身體重量就過多集中于膝關節內側關節面上。過度的壓力和摩擦力導致膝關節內側軟骨面磨損,脛骨平臺塌陷,繼發骨性關節炎。 3、髖關節失衡,造成骨盆傾斜 當膝關節出現了失衡,髖關節也會隨著外旋。造成腿外展肌、髖外旋肌過緊,腿內收肌和髖內旋肌無力,如此形成髖外旋型O型腿,大腿和小腿之間都無法并攏。 隨著臀肌縮短,容易形成骨盆后傾或骨盆前移體態。 4、隨著骨盆傾斜,脊柱也會隨之傾斜。 隨之骨盆后傾或前移,出現脊柱傾斜,常見情況是駝背,而且腰椎不穩定,在行走或跳躍時,腰椎兩側肌肉韌帶牽扯或擠壓,造成腰區疼痛,進而影響肩頸的穩定性。 ![]() 上圖:骨盆后傾造成腰椎過直,胸椎向后凸,出現駝背,進而引發肩頸不適。 哇,果然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腳不正,引發一系列身體問題。那么高弓足該如何調整呢? ![]() 高弓足這樣練習 第一、放松過緊的腳底肌肉 把一個網球或筋膜球放在腳底,反復前后滾動按摩。 ![]() 第二、腳趾練習,試著把腳趾張開,反復抓取毛巾。 1、先坐立,雙腿向前伸直,隨吸氣,張開腳趾,腳背接近小腿前側;呼氣,腳趾抓在一起,腳背向前伸直,配合呼吸,反復練習。 ![]() ![]() 2、站立姿勢,張開腳趾,每個腳趾都試著伸直,并壓實在地面上。大腳趾向下壓實地面,其余的腳趾依次向外展開,小腳趾張開下壓。 ![]() 3、隨后,在腳底下放一塊毛巾,反復用腳趾抓取毛巾。 ![]() 第三、拉伸脛骨前肌 1、金剛坐姿準備,立直脊柱,雙手放在體側。 2、深吸氣,保持,隨呼氣,雙小腿緩慢向上抬起,伸展小腿前側,靜止保持。 ![]() 如果小腿前側過緊,在小腿下面放上一個坐墊,支撐小腿保持大概20秒后,放松下來。保持時間因人而異,不可勉強。 ![]() 3、如果小腿前側過緊,可以先用泡沫滾軸滾動小腿前側后,再做拉伸練習。 ![]() 4、放松后,雙手觸地,雙腳腳背向后伸展,再向回勾,反復練習,活動腳踝關節。 ![]() ![]() 第四、伸展腳踝內側肌群 站立,雙腳分別站在兩塊木板上。腳外側緣踩木板,內側緣懸空向下沉。吸氣,立足脊背,大腿內側肌肉啟動向上提;呼氣,雙腳內側緣向下沉,靜止保持20秒。 腿內側力量不可松懈,啟動上提的同時,伸展腳內側。 ![]() 第五、強化足外翻力量 借助一個彈力圈,套在雙腳腳底,雙腳向兩側分開,把雙腳向外翻。吸氣,稍保持;呼氣,雙腿發力傳到腳踝,足外翻保持,雙腳向兩側拉。保持20秒后,放松下來。 ![]() 以上練習為完整一組練習,每次練習兩組,每天練習三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