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個領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里,只相當于我國領土面積的1/3。而我國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可是實際上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只有1.282億公頃,人均僅有0.092公頃。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為我國境內存在許多高寒、高原、高山地區,大量的沙漠戈壁山谷等地形,這樣的地形根本無法種植作物。自然我國就沒有那么多的物產來養活更多的人口,計劃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我國的國家發展的。 首先,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溫飽,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為人口增長提供了最原始的條件,印度為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同期且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其大米出口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占據世界市場的25%之多,而且一個硬核數據就是其耕地占據全國一半的面積,達到了1.6億公頃,充足的糧食供應是助推印度人口增長的基石。 第一,人口紅利,印度政府并沒有出臺強制性的措施,且有甘地的前車之鑒,后來繼任者不想重蹈覆轍,而鼓勵計劃生育的效果根本就看不出來。 第二,控制人口對印度政府來說并不那么迫切,印度可耕地面積約1.7億公頃,還有繼續開發的潛力,并能夠種植兩熟莊稼,且雨水充足,完全可以養活更多的人。 印度是民主社會,每一個宗教、每一個民族、每一個部落都希望自己在選舉中獲得一席之地,因此生孩子獲得選票,進而得到更大的政治權力,這成了種族斗爭的重要砝碼。同時,部族之間爭奪水源、土地的斗爭中,人口多的一方往往會有優勢,所以為了在械斗、騷亂中不吃虧,印度各部族各土邦也是特別鼓勵生育。 印度也很看重人口數量大這個優勢。當提到印度今后發展的優勢時,印度政府總是會提到自己國家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確實,這幾年印度經濟發展較快,勞動力充足且廉價也是一大優勢。既然如此,印度政府當然就不太重視控制人口增長了。印度28個邦,現在只有4個邦推行了象征性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央政府根本就沒有統一的生育政策,實際上等于放任生育。 勞動力多了,相對來說有利于發展他們國家的經濟,最起碼勞動力的成本就將下來了。盡管說印度的人口多,并沒有讓印度的經濟,發生逆天的轉變,但是,印度一直都是把人口當作是他們國家的最大的一個優勢的。 既然印度普遍的認為人口多是一件好事,他們當然也就不提倡控制人口了。當然了印度也想過施行計劃生育,甚至在幾個邦已經推廣了。 再有,印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這部分人早婚早育情況嚴重,這就造成了嬰兒的死亡率偏高。為了能有一個兒子給自己送終,他們就只能多生了。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印度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多,人口總數有超越中國的可能,但過多的人口也給印度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