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老了,干不動了,那時兒女已經成家立業了。落葉歸根或許是太多人的選擇,養兒為防老,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你為家庭勞累了一輩子,到了晚年能不能不要想什么未來和出路?盡管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可是到了晚年,你即使有想法或許身體的原因會讓你的一些想法只是想法而已。 走出去的農民工一般都是一些中青年人群,早期狀況是把老人和婦女孩子留在農村,為了就是把土地種上,把老人和孩子照顧上。 隨著進入到2000年以后人們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不想留在農村去耕地,又苦又累又臟的種地情景讓他們歷歷在目,種地的收入并不高,并且是沒有什么盼頭,一年的經濟收入還支付不了全家人的生活開支。看到同村同鄉走出去的年輕人都掙到了錢,并且給家里補助修了瓦房,買了家用電器和代步工具。很多青中人都比較羨慕,更愿意走出去,掙到一份力所能及的收入。 其實在當下的農村像這樣的老人以及這樣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他們基本都是在農村的田間辛苦了一輩子的老農民,而到了一定歲數還在堅持著繼續勞作也是生活所迫,對于農民來說是沒有“退休”這個說法的,很多人甚至是干活干到最后悄無聲息的死去,這就是當下的農民生活。 大齡農民工打工越來越難,出于安全考慮,許多工廠企業不想再招收大齡農民工。大齡農民工的處境比較尷尬。城市有高漲的房價和生活成本,想在城市定居是不可能呢的。60后農民工已到了養老的年齡,因為政策規則的原因,在城市很難享受到相關醫療保險和一些福利政策。而他們的子女普遍已經成家立業,回家靠子女養老,又覺得有些心虛,因為子女現在的家庭支出也很大。70后農民工即將進入知天命之年,身體已大不如前,繼續從事高強的體力活動漸漸力不從心,在找工攬活的路上,他們逐漸輸給了80后90后農民工,擺在他們面前的似乎也只有一條路——回家。 農民工是一個弱勢群體,建造著美麗的城市。干著最累最苦最臟的活,到最后城市沒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退休了也享受不到五險一金。所以我們得關心和尊重這些身邊最可愛的人。一般農民工的退休年齡都偏高,因為家里條件原因,都是實在干不動了才退休的。我見過年齡70左右的老人還在工地當普工。都想多賺點錢過一些好點的生活,畢竟在農村種莊稼沒有這么多的收入。那么農民工退休以后都干些什么呢?大多數都回到了農村,平時種點地,養個家禽。雖然年齡增大,干不動體力活。但是可以找一些輕松的工作。比如給建筑工地看門或者當一個材料庫管。這些都是不需要出力的。目前想想好像還真沒有好的歸宿和出路。 國家逐漸提高農民的養老待遇,給農民養老在經濟上給予越來越大的支持。幫助解決農民養老的后顧之憂。 農民工自己干了一輩子了,也存下了一些養老錢,加上國家還有三農政策,土地還出一筆錢,這樣,也可助農民解決養老的后顧之憂。三,對殘疾農民,不能自食其力的,國家從扶貧角度還要給予特殊關照,再加上慈善機構和各方面捐贈,這部分人養老也可無后顧之憂。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說得真好,人生短短幾十年,都已經5,60歲的人了。等唄,想開點吧,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有錢吃好穿好點,沒錢,吃差穿差點。總不能餓死吧?別讓那些個人笑話。吃糠咽菜在家里,沒有人能看得見。出門笑著,顏開。因為沒有人可憐你,只能自己憐自己。讓那些看不起農民的人死去吧!請你們記住了,三窮三富不到老。有你等哭的那一天。古語說得好,笑人于前,落人于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