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塘村三面環山,依山而建,坐西朝東。山下一條溪流緩慢流淌,散漫著悠閑。大山綠樹泉水在這里相依相偎。
圖源丨云海攝影微刊 這座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如今較為完好地保持著原貌原樣,遺留著遠古風范。
圖源丨云海攝影微刊 始建于明代初期的臨朐北黃谷村,歷經了六百余年滄桑風雨,至今依然保存非常完整。 全村背山面湖、臨溪靠崖,因山間連翹遍地,春來黃花盛開,漫山遍野,故取村名“北黃谷”。北黃谷村西高東低,溝谷幽深,素有“黃谷進村十八彎”之說。黃谷村村民居住的房屋多數為石頭砌筑,這種石頭房座落在山坡,冬暖夏涼。唐代的古井,元代的石碾,清代的石橋,聲傳數里的火山泉,火山石壘砌的房屋…
組圖丨云海攝影微刊 秋雨后的響水崖村,聲聲水響不絕于耳,滿目蔥蘢,空氣清新,漫步于村中,心安神寧,聽……“響水”的話!圖源丨云海攝影微刊 這個歷經六百余年滄桑的村落散發出獨特的歷史韻味,從村內的古巷口漫步而入,一股厚重的滄桑感撲面而來。 古宅的建筑風格古樸典雅,建筑群建造精良考究,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記載著齊氏家族幾百年來的風雨歷程。
 石板路、青磚墻、木格窗、草頂屋、泛光步階、舊時雕欄、尋常巷陌、連片古宅,所有的這些,似乎是在訴說……。胡林古村,是青州西南山區王墳鎮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山村,'先有胡林古,后有青州府'的傳說在民間流傳很廣。
攝影丨米宏偉 村子坐落在七八百米的山中,地處山谷盡頭,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四面環山,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小山村的周圍,溝壑縱橫,山林密布,即使在炎熱的夏季,這里仍然保持著清爽怡人的溫度。 攝影丨劉兵黃鹿井村眼前的一段段石墻,斑駁的門樓,古老的四合院,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就像時光穿越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古樸的村落,樸實的民風,遠離喧囂,仿佛時光靜止,一切都是那樣的從容恬靜。  孩子哭,找媽媽,媽媽捏個泥娃娃,兩個娃娃樂哈哈”這個流傳百年的民謠說的就是聶家莊泥塑。
聶家莊泥塑為“高密三絕”之一,是全國泥塑藝術中獨居型、色、聲、動四大特點的泥塑品種,造型大膽夸張,稚拙憨樸,著色鮮艷醒目,表神寫意。  西鄰淄川界,北接青州界,南靠沂源界,為三縣界點,以“一腳踏兩地,雞鳴聞四縣”著稱。
10公里盤山路蜿蜒而上,盡攬巍峨山峪風貌,風景秀麗,頗有318小川藏線體驗,享大自然之壯美。 傍山而居,開窗即可俯瞰萬畝梯田,四季美景變換,空氣清新。更有清泉常年不斷。 
這里盛夏的夜晚也要蓋被睡覺,而且很少有蚊蟲,站在淹子嶺頂峰,涼風透骨。 這里山高氣清,視野開闊,為齊魯最佳觀星之地。 當清晨的霧氣和農家的炊煙,一起把這個世外桃源,渲染的煙霧繚繞,你會以為誤入夢境。 這里年畫風箏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制作傳承工藝古老,源遠流長。
 楊家埠民俗旅游區,以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為載體,周邊延伸布局,仿古住宅連片分布,形成了現在的楊家埠村古村落。古村落以傳統古建筑之明代高大門為主,突出梁、柱、檁的直接結合,減少了斗拱這個中間層次的作用,格調古樸典雅,清麗別致。在這里可以體驗風箏軋制、木版年畫印刷,放飛心情,體味民俗之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