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擬把安標化和雙預防寫進安全生產法,現在關于PSM和安標化、雙預防的研究深度和推廣力度非常之大,可以說對安全的重視空前;但在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形勢是:大型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基本形成自己的HSE體系,安全領域的研究涉及較深;但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如何推進PSM和安標化工作,是一個長期的嚴峻任務;如何開展?如何評估?如何把政府的推進外力轉變為企業的內在動力?真正實現政府指導,企業自主自覺重視安全。 每個人對如何開展安全工作有著不同的理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的核心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和方式方法的差異;我個人對一個企業的管理體系的理解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層次形式: 頂層 管理體系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TQM(或TQC) 第二層 安全管理體系 HSE體系或QHSE(完全融入TQM的安全體系) 第三層 動態體系 廣義PSM體系(包括過程安全和作業安全) 第四層 動態機制 雙預防機制和其他形式的外部檢查機制 如何理解各層次的關系和落實手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1)PSM和TQM的關系; 2)PSM和安標化的關系; 3)PSM和QHSE的關系; 4)PSM和雙預防的關系; 5)PSM推進的形式選擇。 一、層次關系和靜動態管理 上面基本把各種關系表述清楚,在這里補充說明的是過程管理和過程安全管理、過程安全管理和安標化方面的個人理解: 1)在TQM體系內,管理工作均納入過程管理,但為了突出重點,可以分成過程管理板塊和過程安全管理板塊,二者不是孤立的,PSM伴隨著過程管理而存在,同時又是過程管理的一部分;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管生產必須管安全,也同時解釋了企業內部生產和安全的關系,說明所有人員的一崗雙責,安全不是安全部門的安全,真正的安全掌握在所有人的手里,淺薄的講,甚至可以說掌握在基層管理和操作人員手里,實際上根源是掌握在掌握一切資源的領導層手里。這也是我最想說的內容,PSM的重點在人,尤其是與人的因素聯系更加密切的要素,比如培訓、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和領導力等方面。 2)可以把TQM和QHSE理解為一個階段內的相對靜態管理體系,目標確定后就是階段驗證和評估,把PSM和雙預防理解為動態體系,總是在PDCA循環中不斷提升;安標化是對QHSE體系的靜態評估,是一個合規性審查,是各種體系運行的法理基礎,是一個強制性標準,也是最低標準,應該涵蓋PSM的全過程,體現為階段性的靜態審查,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也是一個不斷提升的動態管理過程; 而PSM是企業在安標化達標的基礎上的內在提升性要求,完全動態管理的過程。安標化不達標,就是有缺失的PSM,甚至說沒有PSM;安標化是門檻,是入門證,而PSM就是持證上崗的動態體現。 因此,形成個人的一個想法或者是建議:按照企業規模區分,規模上企業嚴格執行安標化一二三級(A標)達標,不達標不予發放安全生產許可證,規模下企業執行安標化一二三級(B標)達標,不達標不予發放安全生產許可證,可以參照目前行業安標化檢查標準制定行業細化AB標準,檢查內容可以增減,但核心標準不能降低。 3)推進TQM和HSE體系的融合,企業完全可以在一個體系內實現所有過程的質量考核(績效考核和KPI考核),結合崗位(安全)責任制,真正實現全員管安全的形勢。 二、PSM推進的想法 根據各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結合安標化和雙預防機制的開展情況區別對待,比如安標化一級和二級企業應該全面推進;安標化三級和未通過驗收的企業選擇幾個要素重點推進。 其實PSM十二個(應為十四個)要素中,很難把每個要素完全單獨區分開來,只能在相對的完善每個要素,同時在涉及到其他要素時要充分考慮其他要素的要求,為其他要素預留發揮和延伸的余地和支持。 不論哪種推進方式,均應是在合規性達標的基礎上進行,因此,個人觀點就是在涉及人的因素方面首先推進,比如安全文化和領導力、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和培訓管理入手,最需要進行的就是培訓工作,把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來進行(首先重點是中高層),才能從根本上降低事故的發生頻率和后果嚴重性,真正做到本質安全。 1)企業通過雙預防機制建設,采用HAZOP、LOPA、JHA和SCL等工具方法對全過程進行風險分析評估,結合歷史經驗教訓的積累,制定較為詳實的風險管控清單、隱患排查清單、應急處理措施清單,結合PSI和操作規程制定各種應急預案,企業從基本知識開始組織培訓,分階段,分層次的組織全員培訓,武裝頭腦,讓一線職工明白有什么風險?嚴重程度?什么時候出現危險?如何處理危險和預警報警?如何急救和逃生?只有職工明白身邊的危險,才能提高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杜絕哪些我們看了不知是無奈還是悲哀或憤慨的事故的發生,像寧波銳奇公司發生火災用嘴吹的例子、頻繁發生的受限空間群死群傷事故,根源都是安全知識缺失,再深層次的原因就需要政府去做了。 2)我認為可以這么理解:風險管理是PSM的前提,培訓管理是PSM的基礎,應急管理是PSM的防火墻;核心就是安全目標(基本等同于組織目標,不完全一樣,是需要在安全目標和組織目標之間掌握的一個動態平衡),工具和手段就是其他要素和動態管理。 因此在各項工作推進時,確實存在著先后和側重點,但很難完全隔離開來,14個要素最后形成的是一個體系,是一個系統化的管理體系;從哪里入手,就看你們自己認識到的短板在那里,其他的檢查和診斷只是驗證和堅定你的想法,如果你內心不想改變,那么好吧,沒有人能夠幫到你,等到最后只有政府的強制手段和事故處理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