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三大營養素之一的蛋白質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重視,各種各樣補充蛋白質讓人們覺得越來越科學。但今天我就帶你看一下你的蛋白質補充真的科學么? 一、蛋白質是個好東西,多多益善?NO,NO~NO! 近期,Nature子刊上刊登一篇研究文章。文章表明過高的高蛋白飲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使動脈斑塊更加復雜。這對于健身增肌的朋友和部分減肥的朋友會帶來不少的影響。相信在不久以后的高蛋白飲食指導過程中會對此類高蛋白飲食人群提供對應的修正飲食方案。 實驗中發現在西方的健美飲食中,蛋白質供能比在40%左右。這種狀態顯著增加了動脈斑塊的復雜性的。我國建議的正常飲食蛋白質供能比是15%左右,但對于健身、減肥的朋友沒有明確指導數據。 鴻雁在這里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為健身、減肥、增肌而過量使用蛋白質。合理膳食才是根本。 二、吃多了不好,我就盡量少吃?NO,NO~NO! 英國營養學雜志在今年3月份也刊登一篇來源于劍橋大學的文章。文章中表示,飲食中蛋白質不足是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實驗者在為期兩年的調查隨訪中發現,每日攝入蛋白質在25%的時候足以減少肝硬化患者肝內脂質蓄積。而這種蛋白質的來源需要優質蛋白以及植物蛋白,但缺少動物蛋白會引起諸多營養素的缺乏。 同時研究還明確發現蛋白飲食可能會改善肥胖,血壓和甘油三酸酯水平,但是這些影響很小,需要權衡潛在的不利影響。這就說明了想單純靠高蛋白飲食減肥的朋友們,還是要慎重考慮一下潛在的血管疾病影響。 三、那我們應該怎么吃?同樣本年度3月份,法國營養雜志上也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從研究人群中發現“總體飲食質量與總蛋白質多樣性弱相關,而與植物蛋白質多樣性緊密相關。”我國的情況也是同樣的表現,在鼓勵用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的同時,絕大多數的朋友植物蛋白來源還是集中在精制谷物方面。理由很簡單:即使精制谷物中蛋白質含量較低,但就是作為主食我們吃的量多。 最后該雜志以“植物蛋白的攝入方式正在阻礙向更多植物蛋白過渡的營養益處,這表明應鼓勵食用除精制谷物以外的其他基于植物蛋白的食物。”這句話為結尾,與我國營養協會推薦的相同。多種谷物搭配食用才能提高蛋白質的質量,除外我們家喻戶曉的大米 綠豆的組合還有很多。比如燕麥、蕎麥、玉米、高粱、薏米、花生、紅薯、山藥、蓮子、扁豆等等。 綜合近期的三篇文章建議蛋白質攝入要有度,普通人群按照中國營養協會推薦的15%標準,有脂肪肝的朋友可以增加優質蛋白但不要超過25%,同樣即使是“擼鐵”的朋友也不要超過25%。不管是哪種人群,缺少動物蛋白的話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Ps:最后鴻雁教你如何“開掛”。 ①到超市隨便找個八寶粥、八寶飯或者包裝好的雜糧飯配料表拍照。 ②在配料中隨便挑幾個粗糧、雜糧啥的到糧食區各買2兩。 ③回家后各取少量,再加入大米煮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