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卻求。”
這是《肘后歌》中對列缺穴功能主治的總結。《肘后歌》出自明代針灸專著《針灸聚英》,作者高武,該著作在中醫針灸領域中有很高的地位。今天我們將結合古代典籍的記載,以及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共同來了解一下,四總穴之一的列缺穴,究竟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先來了解一下列缺穴的基本情況:- 該穴位于雙手近腕部,橈骨莖突上的凹陷中,左右各一,屬手太陰肺經,同時也是溝通肺經與大腸經(表里兩經)的“絡穴”,還是八脈交會穴(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相交會的穴位)之一,通于任脈。
- 簡易的取穴方法是:以左右兩手虎口相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食指尖到達之處就是穴位,仔細摸會有一個小小的凹陷。就像一個小骨縫一樣。如不理解可看下圖:
接下來進入正題——列缺善治的疾病:- 感冒:列確穴善于治療感冒所引起的發熱、鼻塞、咳嗽、頭痛。尤其是鼻塞和頭痛。大家知道患感冒之后,鼻塞是很令人苦惱的。而且還沒有什么好的辦法進行治療。像發熱,我們可以服用退燒藥,咳嗽可以服用止咳藥。但鼻塞能用的藥很少,僅僅是些抗過敏藥和一些滴鼻劑。抗過敏藥的療效很一般,而滴鼻劑使用之后,雖然可以暫時緩解鼻塞,但過不了多久,藥效一過依然如故。而且使用了滴鼻劑,會出現容鼻腔干燥的副作用。如果這時你對列缺穴進行針刺或指掐按摩治療,緩解鼻塞的速度,有時比滴鼻劑還快。且可以反復應用而沒有副作用。同時還可以緩解發熱,頭痛,咳嗽,咽干等不適。簡直就是為治療感冒量身定做的“金牌穴位”。
- 頸椎病、落枕: 現在許多人經常低頭看手機,所以得頸椎病的人很多。得了頸椎病,頭暈、脖子僵硬、肩背部發緊,有時還會出現手臂麻木的現象。還有很多人因為夜間睡覺姿勢不正確,早晨醒來發現“落枕”了。這時你就用得上了列缺穴了。針刺或指壓按摩列缺穴,可以有效緩解頭暈,頸部僵困不適等癥狀。也可以對列缺穴進行艾灸。不過由于該穴位皮膚菲薄,灸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五分鐘左右就可以。而且不可以進行斑痕灸。因為穴位下邊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神經和肌腱。
為什么列缺穴對于上述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呢?這是因為列缺穴的主要功效是:疏風解表、通絡止痛。感冒、頸椎病、落枕,看似毫不相關。但在中醫認為,這三種疾病都是因為“風”邪引起的。所以治療的方法就是袪風散邪。這就是中醫理論的“異病同治”具體體現。由于列缺穴善于祛風,所以治療其他一些因為風邪引起的疾病,列缺穴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中風面癱、偏頭痛、過敏性鼻炎,以及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疾病。
以上是中醫理論及古代醫家的經驗。再看現代醫學的研究: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觀察針刺列缺而前后腦動脈血流速度的變化。結果表明,針刺列缺穴可有效增寬椎動脈的血管內徑,提高收縮期血流峰值,以及每分鐘血流量,從而改善椎動脈的供血速度。(頸椎病頭暈的原因就是椎動脈供血不足)。針刺列缺穴,可使肺通氣量得到改善,呼吸道的阻力下降,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得到緩解,使支氣管哮喘平復。再列舉幾種現代研究證明有效的病證。- 聲音嘶啞。列缺配照海穴針刺。留針30分鐘,每隔兩三分鐘行針一次,取得較好效果。
- 遺尿:于列缺穴皮內埋針(皮內針),左右兩側交替進行,每周兩次,療效甚好。
- 遺精:據報道,在該穴埋28號1寸毫針,每次留針12到18小時,每周三次,左右交替進行,有較好效果。
以上三種疾病,選用列缺穴治療有效的原因,正是因為列缺穴屬于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而任脈被稱為“陰脈之海”,起于小腹,止于咽喉,途經膀胱、兩腎。中醫有“經絡所過,主治所及”一說。所以,“列缺”雖小,卻能通行表里,上理肺,下調腎,卻好比戴在手腕上的“金鑰匙”。好了,本期就和大家分享這些吧。下期介紹咱們的明星穴位——“合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