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作者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是作者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發表的。意思是要想知道天下的世事變化,就要讀古人的書。作者力主多讀古人的著作,這是很有必要的。古書是先哲們遺留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智慧的結晶。讀古書可了解數千年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化。可從中了解歷史發展規律,可學習先人的聰明智慧和頑強斗志。歷史是現代的昨天,現代是歷史發展的今天。學習歷史,是為了認識、把握今天。換句話說,今天發生的事只不過是演繹昨天的歷史,今天的事過去同樣也發生過,只是環境不同罷了,所以要知道當今社會之事,看看古人寫的書,也就知曉了。 古往今來,所有的成功故事告訴我們,一是要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二是要勤思考,三是要實踐。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業。如果不愛讀書、不會讀書,那就很難成就大事業。看看天下那些成功者吧,哪一個不是借助知識的力量?也有不讀書而又成就者,那些人只不過借助讀書人的智慧罷了。不讀書,你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但是絕對成不了大事業,除非你有了高知識的顧問。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堂。 世界上最壯麗的宮殿是藏書最多的圖書館。 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精神能補物質的不足。 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勤動筆墨勤看書。 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會不斷地減少。 語言是心靈和文化教養的反映。 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的情人。 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的東西。 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 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么做不來的。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 讀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養心。 知識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 不斷認識自己的無知是人類獲得智慧的表現。 學習不但意味著接受新知識,同時還要修正錯誤乃至對錯誤的認識。 不信書不能提高境界,光信書不如無書。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請參看 http://www. 趙站長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臨與指教哦^0^!歡迎大家轉發! |
|